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科學發展觀與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0-29
科學發展觀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一、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當前的根本著眼點是用新的發展思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順利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事業奠定堅實基礎。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1)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2)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
(3)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是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
二是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
三是堅持城鄉協調發展。
四是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4)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緊緊抓住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條主線。
(二)堅持做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關鍵問題。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體現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統一的發展要求。
(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原則:
l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l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扎實推進;
l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防止和糾正強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問題,不搞形式主義。
(三)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
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1.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
2.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科技結構布局,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
(1)繼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
(2)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建設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3)進一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業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完善科技開發計劃,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和其他社會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科技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不斷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機制。
3.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
(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根據我國國情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作出的正確抉擇
2.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3.要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4.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二、堅持改革開放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說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一)堅定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二)不失時機地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改革的新突破
(三)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
1.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
2.注重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
3.注重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
4.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四)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繼續發展對外貿易,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2.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3.積極穩妥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提高企業競爭力
4.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三、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一)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二)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鮮明的特點,是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解決民族問題的一個重大創造,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4.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
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6.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7.尊重和保障人權
(三)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
1.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2.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3.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4.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5.發展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
(四)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要求
2.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3.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
4.妥善處理矛盾,努力消除不和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