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東北地區振興規劃2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0-29

三、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靠技術進步,提升優勢產業競爭力。培育新興產業,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結構和布局調整,建設新型產業基地。

(一)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為突破口,加快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系統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裝備國產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二)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

立足自主創新,促進產業集聚,加強國際合作,實施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構建高技術產業鏈,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導產業和產業集群。

(三)優化發展能源工業

堅持節約優先、環境友好、煤油并舉、多元發展的方針,優化生產布局和消費結構,加強東北亞區域能源合作,建設國家能源保障基地。

(四)提升基礎原材料產業

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優化行業內部結構和空間布局,控制總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效益增長轉變。

一是建設新型石化產業基地

二是有序發展煤化工產業

三是建設北方精品鋼材基地,依托鞍本鋼鐵集團建設精品板材生產基地,依托東北特鋼建設特殊鋼和裝備制造業用鋼生產基地。

(五)加快發展特色輕工業

發揮資源優勢,培育品牌,延長產業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產業。

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和安全水平,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鞏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一)加強農業生產基地建設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推進農業向基地化、專業化、特色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

1.加強商品糧基地建設

2.推進精品畜牧業發展及基地建設

3.建設綠色農產晶生產基地

(二)提升農業發展基礎

提高耕地質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水平,構筑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體系。

1.加強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的農業綜合生產官能力建設

2.完善農業支撐體系

五、積極發展服務業

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依托中心城市構建現代服務體系,積極承接國際服務貿易轉移,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深度挖掘服務業安置就業的巨大潛力,發揮服務業吸納就業的重要作用。

(一)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

1.優先發展現代物流業

2.加快發展金融業

3.鼓勵發展商務服務業

4.支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二)規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務業

1.提升商貿服務業

2.積極發展旅游業

六、協調區域和城鄉發展

引導區域分工與合作,加強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優化區域空間格局

深入挖掘哈大和沿海經濟帶一級軸線的發展優勢,促進二級軸線集聚發展,形成“三縱五橫”的空間發展格局。

1.優先發展哈大經濟帶

2.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

3.促進二級軸線健康發展

4.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

合理劃定四類主體功能區邊界和區內具體的功能定位。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實施與主體功能區相配套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環境和人口等政策。

規劃中明確了東北地區部分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見P311。

(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發展縣域經濟。立足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支持糧食、肉、蛋、奶等農副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發展,鞏固縣城和重點城鎮的支柱產業。面向城市市場需求,建設蔬菜、花卉、食用菌、乳品、肉類等農產品加工基地。

推進農村城鎮化。加快農墾、林區和礦區城鎮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農村城鎮化模式和機制,繼續推進農村小城鎮戶籍、土地、投融資等管理制度改革。

(三)協調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1.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以運輸通道和主要樞紐為建設重點,加強鐵路網絡、公路網絡、港口體系、機場體系和對外通道建設。

2.加快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和優化鐵路路網;推進省際高速公路建設;完善城鎮密集區快速交通網絡;引導東北沿海港口間合理分工;加快發展小型機場。

3.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東北地區信息一體化建設。積極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等信息綜合應用系統建設,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四)推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以增加就業、消除貧困、改善人居條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社會穩定為基本目標,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自主創新為根本動力,制定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抓緊建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

二是建立衰退產業援助機制。

2.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大力培育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l

對于資源開采處于增產穩產期的城市,要制訂合理的開采計劃,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資源采收率,發展上、下游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l

對于資源開采開始衰減的城市,要加強資源綜合評價,開發利用好各種共伴生資源,充分挖掘本地資源潛力,拓寬資源開發領域,重視開發利用區外、境外資源,為本地資源型企業尋找后備基地,同時抓緊培育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接續替代產業。

l

對于資源已經或瀕臨枯竭的城市,要選擇好產業轉型方向,重點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因地制宜,盡快形成新的主導產業。

規劃中明確了6個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城市。它們是:阜新市、大慶市、伊春市、遼源市、白山市、盤錦市。

七、提高支撐保障能力

加強教育與人才培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區域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

(一)加強教育和人才培養

1.優化配置教育資源

2.完善人才開發機制

3.加強人才培訓和交流

(二)擴大就業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1.大力開發就業崗位

2.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三)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1.搞好資源型城市礦區生態環境建設

2.扎實推進重點區域生態建設

3.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污染治理

4.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四)促進資源合理利用

1.加強土地資源管理

2.優化水資源配置

3.有序開發礦產資源

4.合理利用森林與草原資源

5.保護和開發海洋資源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a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中文视频 | 五月天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