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0-26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內容提要:
1、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
2、東北地區振興規劃
二、考試要求:
考試基本要求:
l西部大開發規劃
l東北地區振興規劃
三、內容輔導:
第十章區域規劃
第二節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
三、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全面加強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
(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提高一批重點區域性商品糧基地產量
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67萬公頃,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
2.積極調整農業結構
促進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重點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穩定發展生豬和禽蛋生產,大力發展奶業和牛羊肉、優質細毛羊生產以及地方特色畜牧業。加強地方特色產品原產地保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率超過30%。
3.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
推進農業高技術產業化,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繼續實施星火計劃。科技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0%左右。商品良種覆蓋率平均增長15個百分點左右。
(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加快解決重點區域飲水安全問題。加快建設通鄉通村道路。積極發展農村沼氣等清潔生活能源,啟動農村水電增收解困工程。完善農村電網。改善邊遠地區郵政網絡設施,實施“金農”工程,推動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向基層地區延伸。加強村莊規劃,改善環境衛生及村容村貌,加大對古鎮、古村以及有特色的農村建筑風貌的保護力度。
(三)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1.完善扶農支農惠農政策
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確保各級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逐年增長。拓展農業增收渠道。
2.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培育和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和特色農產品加工中心,大力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鼓勵優勢農產品出口。支持發展少數民族特需用品生產及其貿易。
3.努力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加快推進農村二、三產業和特色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大力支持發展產業集中、人口聚集的縣域經濟。加強城鄉規劃、城鎮管理、就業服務等工作,鼓勵和支持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有序促進農村人口轉移和勞務輸出。探索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
(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繼續增加扶貧投入,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和政策措施。加快開發式扶貧步伐,提高扶貧效率。積極推進產業化扶貧。繼續實行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科技和智力扶貧、國際交流與合作扶貧等方式。對生存條件惡劣的地區,實行易地扶貧。加強對邊遠高寒山區、人口較少民族地區、三峽庫區等地區特殊困難人口的社會救助。繼續實施“少生快富”工程,在扶貧開發、農業開發的項目和政策上,向實行計劃生育的農戶傾斜。
規劃中明確了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一系列重點工程,包括:
(1)基本口糧田建設工程。
(2)商品糧基地建設工程。
(3)農村公路建設工程。
此外,還包括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節水示范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能源工程、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工程、農業科技示范工程、農民創業促進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