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重點領域節水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0-26
重點領域節水
(一)農業節水
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為核心,結合新農村建設,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優化配置水資源,加快建設高效輸配水工程等農業節水基礎設施,對現有大中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推廣和普及節水技術,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嚴重缺水地區以及生態脆弱地區發展節水灌溉和開展旱作節水農業示范試點。
根據《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農業節水的重點任務是:
①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
②小型灌區節水改造。
③井灌區節水改造:進行井灌區配套改造,重點抓好冀魯豫地區的井灌區改造。
④牧區節水改造。
⑤旱作節水。
⑥農村生活節水。
(二)工業節水
重點抓好火力發電、石油石化、鋼鐵、紡織、造紙、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業的節水工作。
1.火電行業
火力發電廠建設向水資源豐富地區、沿海地區轉移。鼓勵使用海水、礦井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替代新水。推廣濃漿成套輸灰、干除灰、沖灰水回收利用等節水技術和設備。在西北、華北和東北等缺水地區優先推廣空冷技術。
2.石油石化行業
重點是系統節水改造,回收工藝冷凝水、蒸汽凝結水,減少循環冷卻補充水。推廣串級用水或處理凈化回用技術。推廣應用采油污水處理的高效水質凈化與穩定、反滲透水處理等污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開發循環冷卻水高濃縮技術等。
3.鋼鐵行業
提高廢水處理回用能力、實施系統節水技術改造、利用非常規水源替代新水;推廣干法除塵、干熄焦等節水工藝技術。有條件的企業實現廢水“零排放”,缺水地區循環冷卻水系統推廣濃縮倍數大于4.0的節水技術。開發和推廣高氨氮及高COD等廢水處理及含油(泥)、高鹽廢水處理回用和酸洗液回收利用技術。
4.紡織行業
推廣噴水織機節水技術、棉纖維素新制漿工藝節水技術,及逆流漂洗、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繅絲廢水循環利用、一浴法工藝、冷軋堆一步法工藝、生物酶處理技術、超柔軟新型涂料印花等技術。缺水地區嚴格限制建設以漂洗、印染為主的產業。
5.造紙行業
完善原料洗滌水循環使用系統,推廣應用制漿封閉篩選、無氯漂泊、中濃操作工藝、紙機白水回用、生化處理后污水回用等技術,以及超效淺層氣浮白水回收、多圓盤白水回收等技術和工藝。
6.化工行業
發展、推廣循環用水系統、串聯用水系統、再生水回用系統,水處理技術和藥劑、高效冷卻節水技術以及化肥、氯堿、純堿等行業節水工藝技術,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7.食品行業
推廣高效循環冷卻水處理技術、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原麥汁一般冷卻節水技術,二次蒸汽回收利用技術,推廣濃縮倍數大于4.0的水處理運行技術等,并根據不同產品和不同生產工藝,開發干法、半濕法和濕法制備淀粉取水閉環流程工藝。
(三)城市節水
繼續開展“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網;強化城鎮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種水源,強制使用節水及計量設備和器具。
根據《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城市節水的重點任務有:
①城市供水管網改造。
②推動公共建筑、小區和住宅節水。
③推行節水器具。現有住宅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到70%。
④創建“節水型城市”。累計創建50個全國節水型城市和150個省級節水型城市。
(四)非常規水源利用
在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時,開發利用海水、再生水、礦井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緩解水資源瓶頸制約。
根據《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非常規水源利用的重點任務是:
①海水利用。
②再生水利用。全國設市城市平均污水處理率達到70%,省會以上平均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地級市平均達到60%,縣級市平均達到50%,縣城平均達到30%。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污水處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達到5%~10%。
③礦井水利用。礦井水年利用量達到36億立方米。
④雨洪水利用。
五、節水型社會建設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制度建設。“十一五”期間,要深化體制改革,加強制度建設,逐步形成有利于節約用水和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有效保護的水管理體制及機制。
(一)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
完善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加強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綜合管理。
(二)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
確定流域和行政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建立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全面制定用水定額;全面推進計劃用水。
(三)完善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配套制度
配套完善取水許可制度;全面推行水資源論證;全面實施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四)建立健全節水減排機制
健全水功能區管理制度;完善人河排污口監督管理。
(五)完善水價形成機制
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實行差別水價;促進水價改革,提高水費征收率。推進農業用水計量收費,完善農業水費計收辦法,推行到農戶的終端水價。
六、重點工程
工程項目實施后每年可節水269億立方米,其中利用非常規水源替代新水70億立方米。
(一)農業節水重點工程項目
重點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優先安排糧食主產區、嚴重缺水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灌區改造。
(二)工業節水重點工程項目
在優化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的基礎上,鼓勵企業進行生產工藝節水改造,重點對火力發電、石油石化、鋼鐵、紡織、造紙、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業進行改造,減少用水量,提高廢水處理回用能力,有條件的要積極利用海水、再生水和礦井水。
(三)城市節水重點工程項目
加快《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近期規劃(2006年-2007年)》的實施。“十一五”期間城市節水重點工程項目安排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建筑單體和居民小區中水利用示范、城區雨水利用示范及節水器具標準化及應用示范等。
(四)非常規水源利用重點工程項目
落實《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十一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推進沿海高用水企業海水冷卻的工藝改造力度,在沿海缺水城市和海島建設水淡化工程,解決部分地區工業純凈水、海島居民及公共生活用水。“十一五”期間非常規水源利用重點工程項目安排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再生利用、礦井水利用示范和再生水利用水質安全關鍵技術示范等4類。
(五)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
在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總結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提高建設標準,建設100個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
加大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的投人力度,實行整片推進。
(六)能力建設項目
為保障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十一五”期間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安排省界斷面計量監測、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和節水執法監督能力等3類。
七、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實施后,可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其效果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l一是有效控制需求過度增長,遏制水資源過度開發;
l二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
l三是部分節水量可供經濟社會用水,緩解供需矛盾;
l四是可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環境;
l五是部分節水量可供生態系統使用,改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