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8-10

  目前多認為本病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始動因子尚不清楚,可能是感染因子(如病毒、支原體或細菌等)進入人體后,其所含某些成分(如寡糖或糖肽碎片)被關節內滑膜細胞攝取并組合到滑膜細胞所合成的蛋白多糖中,使其結構發生改變而具抗原性。這種自身抗原不僅可使機體產生抗體(IgG),同時還導致IgG分子的Fc片段結構發生改變,形成新的抗原決定簇,從而激發另一種抗體形成,即類風濕因子(RF)。血清中RF最主要的成分是IgM,亦有IgG、IgA和IgE等。IgM型的RF約見于85%~95%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指標。各種免疫球蛋白類型的RF與IgG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存在于血循環中。RF和免疫球蛋白可以在關節內合成并結合成免疫復合物,循環中RF-IgG復合物亦可以沉積于局部組織,這與關節和關節外器官和組織病變的發生有密切關系。關節滑膜內RF-IgG復合物可以固定及激活補體,產生C3a和C5a,吸引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滲出。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及滑膜細胞(A型細胞)吞噬了上述免疫復合物后,被激活并合成和釋放溶酶體酶,包括中性蛋白酶、膠原酶等以及各種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IL-1等,導致滑膜及關節軟骨的破壞。IL-1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介質,由激活的巨噬細胞和滑膜細胞產生。IL-1可使滑膜細胞和軟骨細胞合成和釋放膠原酶和其他蛋白溶解酶,并抑制軟骨細胞合成蛋白多糖,本身又是一種破骨細胞激活因子。滑膜內不僅有RF、各種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等,而且經免疫熒光和組織培養亦說明它們可由滑膜內B細胞和漿細胞產生。即使在始動因子(如感染因子)已不復存在的情況下,RF仍不斷產生,結果導致炎癥病變反復發作,成為慢性炎癥。

  研究結果表明,除上述體液免疫因素外,本病與細胞免疫亦有密切關系。隨滑膜病變轉為慢性,T細胞和漿細胞明顯增加,其中主要是T4輔助細胞。T4與B細胞協同作用,參與RF和免疫球蛋白合成,滑膜內HLA-DR陽性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增加,與T4相互作用,亦與造成關節損害的免疫機制有關。

  關于感染因子與本病的關系,近年來注意到EB病毒感染的作用。約65%~93%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中有EB病毒核心抗體,而其他關節炎患者則僅為10%~29%;又本病患者細胞培養的B細胞,經EB病毒轉化后可產生RF.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三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址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 | 自拍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