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咨詢師考試:《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筆記(5)
來源:中華考試網發布時間:2012-02-13
心理沖突是指個體在有目的的行為活動中,存在著兩個或兩上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動機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矛盾狀態。(名詞)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時,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消極反應。
特殊的人格特征:A型行為特征被認為是冠心病易患性人格;C型行為特征是癌癥易患性人格等。
社會因素的影響(簡答/論述)
1、文化的影響。
A、不同的文化和環境背景下所產生的心理障礙的病種、癥狀、內容和頻率大相徑庭。文化偏低的農村居民或民族中,瓜性精神障礙以及與迷信巫術相聯的精神障礙和民間健身術等引起的精神障礙較為常見。
B、文化較高的地域居民或民族,則偏執性精神障礙、妄想性精神分裂癥、強迫癥、神經衰弱等心理障礙較多見。
2、早期教育與家庭環境。
A、對個體早期發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單調、貧乏環境中成長的嬰兒,心理發展將受到阻礙,潛能的發展將受到抑制。
B、兒童早期與父母的關系會對個體以后的心理健康產生極大影響。
C、父母對兒童的態度和教養方式也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
3、環境干擾。
A、社會或環境的應激事件的影響,如大氣污染、噪音干擾、交通混亂、居住擁擠、人際關系緊張、社會動蕩等,都可增加人的心理和軀體應激,使人們長期處于緊張、焦慮、抑郁、不安等狀態下。B、
B、長此以往,會使人易患心身疾病、神經癥或其它心理障礙。
4、生活事件。
A、生活事件不僅是測量應激的一種方法,也是一項預測心身健康的重要指標。
B、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發生太多的生活事件,它們對個體抵抗力的影響就會累加,個體的心身狀況就很容易受到影響。
心因性精神障礙是指,由于強烈或持久的心理社會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組功能性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