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咨詢師考試:《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筆記(3)
來源:中華考試網發布時間:2012-02-13
心理健康評估原則(簡答)
1、個體心理活動要與生物學特征相符;
2、個體心理活動要與客觀環境相符。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無論形式或內容均應與客觀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保持一致即保持心理與環境的同一一性。
3、個體心理活動內部各成分間協調統一。一個人的認知、體驗、情感、意志行為在自身是一個完整和諧一致的統一體。這種整體性是確保個體具有良好社會功能和有效地進行活動的心理基礎。
4、人格的穩定性。個性心理特征形成后,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并在一切生活中顯示其區別于他人的獨特性,在沒有重大變故的情況下,一般不易改變。
心理衛生的具體工作中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內容?(簡答)
答:在具體的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僅適合于大多數人,沒有全部達到其標準的人并非意味著心理不健康,但在某一標準方面極端異常的人,必定是屬于心理異常;
2、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它受時代、民族、文化等因素制約,會隨著時間、地點、人群發生變化;
3、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時間概念,異常心理和行為的偶爾出現不能成為心理變態的依據,而異常心理和行為究竟維持多久才能屬于變態或病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4、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精神疾病;
5、心理健康并不意味著完美無缺
6、盡管有關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人們不一定能完全達到,但是,心理健康評估的四條原則性的標準卻是心理健康者必須要做到的。
心理衛生學的任務有哪些?(簡答)
答:心理衛生學的任務有:
1、宣傳、普及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心理衛生意識;是心理衛生工作的首要任務。
2、研究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因素可綜合歸納為心理的、生物的、社會的等幾方面。
3、研究并制定維護和提高人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探索預防、診斷和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