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中心城區規劃216處避難場所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1-12-13

  一旦有地震等災害發生,如何迅速安置災民?居民應該就近前往哪里避難?昨天,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為提高南昌市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合理布局應急避難疏散場所,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南昌市城鄉規劃局委托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編制了《南昌市中心城區應急避難疏散場所規劃》,目前正在進行公示。

  避難場所主要

  選址開闊場地

  應急避難場所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是現代化大城市用于民眾躲避火災、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難場所。

  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南昌市規劃應急避難場所用地,選擇主要為現狀及已經規劃的公園、公共綠地、廣場、大中專院校、中小學體育場館、社會停車場等開闊場所,并覆蓋全市各人員密集場所區域。

  據了解,南昌市所規劃的市級避難場所有15個、鐵路站場4個、應急港口4個。同時,南昌市區的主要交通道路被規劃為一級應急通道、二級應急通道和三級應急通道,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形成中心城區應急避難場所體系框架。

  中心城區規劃15處Ⅰ類避難場所

  記者了解到,中心城區規劃的Ⅰ類、Ⅱ類應急避難場所有216處。規劃的Ⅰ類應急避難場所有15處,其中,紅谷灘新區有3處,為江西財經大學(2處)、國體中心;朝陽新城有3處,為體育公園、云飛路第一學校、南昌市第一中學(新校);老城區1處,為八一體育場;城南地區有2處,為城南體育中心、城南中心公園;城東地區有6處,為艾溪湖湖濱綠地(3處)、現代職業學院、機械職工大學、奧林匹克公園。

  記者了解到,I類應急避難場所是指占地面積較大,可以設置食品、藥品、飲用水等物資庫,并配備通信設施的避難場所。這些應急避難場所主要建在大型綠地。

  避難場所要設置醒目指示牌

  我市提出,要加強社區災害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各縣(區)要結合城市建設規劃,通過確認、新建或加固等方式,將社區內的學校、體育場、公園綠地和廣場等場所設定為社區災害應急避難場所。特別是多災易災地區,每個社區至少須建立1個避難場所,要在避難場所建設之前即開展有關培訓,讓社區干部群眾懂得如何建設避難場所。

  避難場所應按國家相關標準具備供水、供電、公廁等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同時,要明確避難場所位置、可安置人數、管理人員等信息,標明救助、安置和醫療等功能分區,在避難場所、關鍵路口等位置設置醒目的安全應急標志或指示牌,引導社區居民在緊急時能夠快速到達社區災害應急避難場所。加強應急避難場所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確保災害一旦發生,能立即投入使用。

  避難場所分布

  老城區最密集

  除了規劃的15處Ⅰ類應急避難場所,我市中心城區其他的公園、公共綠地、大中專院校及中小學體育場館,則被規劃為Ⅱ類應急避難場所。從規劃圖上,記者看到,南昌老城區的Ⅱ類應急避難場所最密集。

  老城區的豫章中學、南昌十中、陽明公園、八一中學、建德觀小學、醫學院、八一公園、市衛校、東湖小學、南昌二中、省體育館、八一廣場、孺子亭公園、三眼井中學等,都被辟為Ⅱ類應急避難場所,讓居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應急避難場所。記者了解到,災害發生后,市民步行30分鐘就能找到應急避難所。

  災后8小時內

  災民得到救助

  此外,記者了解到,我市還出臺了加強城鄉社區綜合減災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經過5年左右時間的努力,使我市城鄉社區綜合減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包括:每個社區至少有一支減災志愿者隊伍和1名災害信息員;社區綜合災害應急預案編制率達100%,社區居民防災避災、自救互救知識普及率達80%以上; 社區綜合減災設施、裝備基本具備,社區避難場所布局合理,基本滿足應急避險需要,災害損毀民房恢復重建普遍達到規定的設防標準;自然災害發生8小時之內,保證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全市范圍內爭創20個國家級和100個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資料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亚洲首页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精品频在久久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公厕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