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咨詢師考試政策分析與評價第二章解析1
來源:環球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2-07
第二章 宏觀經濟管理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lesson.asp?top=705&up=660"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js/705-660.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重要考點】
1.宏觀經濟運行產出的衡量指標(七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GNP)=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國內生產凈值(NDP)=國內生產總值(GDP)-折舊
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生產總值(GNP)-折舊
國民收入(NI)=國民生產凈值(NNP)-企業間接稅
個人收入(PI)=國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潤-社會保險稅-凈利息+紅利+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個人利息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個人收入(PI)-個人稅收支付
2.GDP的涵義(三個內涵)
價值形態:貨物、服務的增加值之和
收入形態: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產品形態:常住單位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進口價值
3.GDP的種類
名義GDP-用實際市場價格衡量的GDP
實際GDP-用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計算的GDP
潛在GDP(理想狀態下的最值)-經濟處于充分就業時的產出水平,是價格相對穩定時經濟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
4.計算方法(三方法)
生產法(3個生產部門):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
收入法(6項生產要素):工資+租金+利息+利潤+折舊+間接稅
支出法(4項支出類型):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5.失業率的計算-衡量想要工作的人中沒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業率=失業人口/總勞動力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