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前案例分析輔導11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1-10-26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報名進行中,小編特編輯整理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資料、試題,希望對您的考試有所幫助!
案例六
一、一般情況
求助者:楊某,漢族,28歲,未婚,大學學歷,公司職員,收入中等,經濟狀況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近2個月來總是批復思考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如"洗水果時多用一點水好,還是少用一點水好"、"削帶皮的蔬菜如黃瓜時,是去皮厚一點還是薄一點好",等等。雖然認為沒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還要想。繼而出現洗衣服時總擔心洗不干凈而反復洗滌,直到自認為洗干凈為止,為此耽誤了許多時間,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逐漸的脾氣變得急躁,遇到一點小事就愛發火,經常感到疲憊,做事情的興趣也不如從前,還出現了睡眠不好,經常要到凌晨一兩點鐘才能入睡。故感到很苦惱,迫切希望能夠得到咨詢師的幫助。
三、咨詢師的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自幼身體健康,未患過嚴重疾病。2個多月前,求助者在報紙上偶然看到這樣一條報道,現在許多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大量的農藥,對人體有很大的損害,食用前最好多洗幾遍或去皮食用。自此,求助者在洗蔬菜和水果時就變得很緊張,總是擔心農藥去不干凈而反復洗,情況逐漸加重而不能自控,甚至只要是洗的東西都要反復洗。后來又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想法,走過街天橋時總想著跳下去,為此感到害怕,盡量避免走過街天橋。由于這些問題的困擾,求助者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影響,但尚能堅持應對,只是感到苦惱,希望盡快解決,因此前來進行心理咨詢。
參考答案
一、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強迫洗滌、強迫意向、回避行為、易激惹、興趣減退、睡眠障礙。
二、本案例的初步診斷是:神經性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
1、引起的心理沖突與現實處境沒什么關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帶有明顯的道德色彩。
2、痛苦的情緒體驗持續時間為2個月,未超過3個月。
3、精神痛苦程度難以解脫,對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4、心理沖突的內容泛化。
5、本案例雖有強迫癥狀,但持續時間較短,社會功能受損程度不重,未達到神經癥的診斷標準,故考慮神經癥性心理問題。
三、對該求助者的心理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定性分析:
1、根據判斷正常心理活動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可知該求助者的心理活動在形式上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符合統一性原則;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協調一致;其個性相對穩定,故其心理活動在正常范圍。
2、從求助者的"求醫行為"來判斷,可知本案中求助者表現出強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動求醫。
3、從求助者對"癥狀"的"自知"程度 來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認識到自己的心理行為異常,也能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希望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解決。
四、在與該求助者制定咨詢目標時,判定咨詢目標是否有效,應具有以下要素:
1、具體。目標不具體,就難以操作和判斷,目標越具體,就越容易見到效果。具體目標是應該受終極目標指引的具體目標,而不孤立的具體目標。
2、可行。目標沒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性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詢師所能提供的條件,則目標就很難達到。此外,經濟條件等因素也會成為影響可行性的因素。
3、積極。目標的有效性在于目標是積極的,符合人們發展的需要。
4、雙方可以接受。咨詢目標應該由雙方共同商定,若雙方的目標有差異,則應通過雙方的交流來修正。若無法協調,應以求助者的要求為主。若咨詢師無法認可,也可中止咨詢關系或轉介給別的咨詢師。
5、屬于心理學性質。對于不牽涉心理問題的來訪,一般不屬于心理咨詢范圍。
6、可以評估。目標無法評估,則不稱其為目標。及時評估有助于看到進步,鼓舞雙方信心,可發現不足,及時調整目標或措施。
7、多層次統一。咨詢目標是多層次的,既有眼前目標,又有長遠目標;既有特殊目標,又有一般目標;既有局部目標,又有整體目標。有效的目標應該是多層次目標的協調、統一。
案例問答題模板
1? 對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進行整理
1)精神狀態:
A.感知覺、注意品質、記憶、思維狀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敏感)
B.情緒、情感表現(經常委屈,哭泣,情緒較低,脾氣暴躁,煩悶,心煩,感覺活著沒意思)
C.意志行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勁頭不足等)
D. 人格完整性、相對穩定性
2) 身體狀態:
A. 有無軀體異常感覺(覺得很累,渾身不舒服,頭暈,頭痛,睡眠差)
B. 求助者近期體檢報告
C、既往病史
3) 社會功能狀態:
A. 工作動機與考勤狀態
B.社會交往狀況(接觸是否良好回避,幾乎不參加集體活動,夫妻關系緊張)
2? 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認知方面:如感覺過敏、思維遲緩等。
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強迫意向等。
情緒情感方面:如焦慮、抑郁、恐懼、情感低落、暴躁、絕望等。
軀體方面:頭痛、睡眠差
行為方面:如回避、強迫、退縮等。
社會功能方面:如與不敢和人說話,與同事關系較差工作效率下降、學習、人際、家庭、夫妻關系、娛樂等。
3心理咨詢師還要了解哪些資料??
1、心理測驗的結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養史等:性欲發展情況,軀體、精神檢查是否正常,有無重大疾病和遺傳疾病史。
3、案例有關求助者目前精神、身體和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狀態等方面缺乏的資料。
4、婚姻家庭狀況及重大事件
5、個人成長史、早年的回憶、有無負性情緒記憶、重大的變化及評價
6、個性特征,以往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7、求助者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交往情況
8、對未來的希望
4 對該求助者的臨床表現如何進行量化評定?
可按照神經癥臨床評定方法進行評定:
1、病程:不到3月為短程評1分;3月到1年評2分;一年以上評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動設法擺脫1分,需借助外界2分,無法擺脫,即使別人幫忙也無濟于事3分。
3、社會功能:輕微妨礙1分,顯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評定至少要考慮三個月的情況,時間太短不可靠。)
總分為3分,不夠診斷為神經癥;4-5分為可疑病例,需進一步觀察確診;總分不小于6分,神經癥診斷成立。
5 你對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1)使用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衡量臨床資料中的可疑點。精神分裂癥除外。
2) 初步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神經癥。
6? 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診斷的依據是什么?
下診斷:
1、非精神病性障礙、神經癥性障礙、強迫癥(恐怖癥……)
2、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嚴重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
1、首先使用三原則做心理正常和異常的區分:該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一、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
2、診斷神經癥:
1)病程:不到3月為短程評1分;3月到1年評2分;一年以上評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動設法擺脫1分,需借助外界2分,無法擺脫,即使別人幫忙也無濟于事3分。
3)社會功能:輕微妨礙1分,顯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4-5分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為確診神經癥。
3、癥狀符合**癥診斷標準
1)符合神經癥診斷標準。
2)主導癥狀……
4、(如果已排除神經癥)根據求助者心理和行為異常的性質、強度、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判斷,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亂系統分類診斷。初步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
7 還需要做哪些鑒別診斷?
可能需要做的鑒別診斷有:
1)與重性精神病鑒別:根據三原則,無妄想、無幻覺、自知力
2)與其他神經癥進行鑒別:以主導癥狀鑒別,沖突是否是道德性的
3)與其他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亂進行鑒別:與嚴重心理問題鑒別,沖突不強烈,時間不長、未泛化
8 引發求助者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原因:
a) 生理功能改變 青春期、更年期
b) 軀體疾病
c) 生物年齡
d) 性別因素
認知原因:具體案例可從認知、行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緒(不能自行解決)、個性(求完美、好勝、無法正視挫折)
a) 認知能力及成長中有無錯誤觀念產生
b) 對現實有無誤解或錯誤評價
c)求助者內在世界中有無新、舊觀念沖突或對人對事的持久偏見
d) 有無持久的負性情緒記憶
e) 有無反邏輯思維和不良的歸因傾向
f) 經驗系統中有無不利因素(老眼光)
g) 價值觀有無問題
h) 是否有心理發育停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