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面積減少大豆升勢仍可待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26
自美國農業部實際種植面積數據的公布以來,國內外大豆開始啟動上漲步伐,而后美豆產區持續干旱促使擔憂情緒升溫,推動期價進一步走高。其中美豆11月合約從1286美分的階段性低點一路奔向1409.4美分的階段性高點,而后有所回落。相較而言,7月份連豆漲勢較為遜色,但進入8月份后,國內連豆已經接連三天盤中創出了階段性的高點,昨日1205合約最高觸及4745元,那么后市連豆又將何去何從呢?
從目前的國內外大豆基本面分析來看,后市連豆總體重心仍有望趨于上移。
中美大豆種植面積雙雙下滑總體奠定期價上漲基調。據6月30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美豆的實際種植面積僅為7520萬英畝,較去年下降了4%,且低于市場平均預估值7653萬英畝。據6月份大商所組織的東北實地調研情況所反饋的信息來看,今年我國黑龍江省種植面積約下降了15%左右。
當前,中美大豆正步入關鍵生長期,天氣題材變得愈發敏感,尤其是在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單產更不容有失,因此,天氣題材也顯得更加突出。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美豆產區的天氣狀況較為反復,而后期天氣仍充滿變數且難預測,但在種植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天氣題材更傾向于助漲不助跌。
雖然國內大豆仍面臨多重供應壓力,但后市需求有望趨增從而緩解供應壓力。目前國內大豆供應面仍有重壓,如進口大豆港口庫存居高不下,維持在700萬噸的歷史高位,而且市場預計7月份將有520萬噸大豆進口,較6月份增加90萬噸左右,同時也高于去年同期的495萬噸。另外國儲持續拋售形成潛在的供應壓力。不過隨著近期豆粕現貨價格堅挺以及油廠對食用油價格的上提,油廠壓榨利潤有所改善,而且中秋假期日益臨近,油脂消費量將增加,油廠需要進行節前備貨。在這種情況下,油廠的開工率有望回升,這將增加大豆的需求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大豆供應壓力。
就歷史統計情況來看,過去的11年間,在8月份里,連豆8次上漲,3次下跌。可見,8月份是大豆的季節性上漲期,后市連豆易漲難跌。
綜上,中長期連豆仍將趨于上漲,但鑒于當前國內連豆供應面仍面臨多重壓力,同時近期期價漲勢過快,短期內繼續上漲的動能有所不足。因此,操作上,投資者可等待回調時機逢低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