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目的;" />
2011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簡答練習題及答案18
1.怎樣才能建立起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 (1)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目的;(2)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3)訓練學生自我管理班級的能力。 2.班集體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明確的共同目標,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 2. 一定的組織結構,這是一個班集體所不可缺少的; 3.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準則,這是完成共同任務和實現共同目標的保證 ; 4. 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 3.良好的班集體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在良好班集體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群體意識、集體榮譽感會得到大大的發展。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通過班級的集體活動和學生群體之間的交往,可使學生積累集體生活的經驗,學會交往與合作,學會對環境的適應。 (3)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體是訓練班級成員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開展活動的最好載體。 4.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2)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3)班主任是班級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5.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1)了解學生,研究學生。 第一, 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 第二, 了解學生的群體關系; 第三,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3)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第一、充分發揮本班任課教師的作用; 第二、協調和指揮班級團隊活動; 第三、爭取和運用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 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有哪些? 1.通過閱讀學生的有關材料來了解學生,包括記載學生各種情況的登記表、統計表和學生活動成果記錄表等; 2.通過對學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調查訪問,從各個側面間接地了解學生,包括談話、問卷、座談等; 3.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