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教學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評價的基本概念
教學評價是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 />
第十四章 教學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教學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評價的基本概念教學評價是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 二、教學評價的分類(一)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言,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之分。形成性評價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與學生的面談?偨Y性評價,也稱終結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如一個單元、章節、科目或學期)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二)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有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之分。 (三)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之分。配置性評價,也稱準備性評價。 (四)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有正式評價與非正式評價之分。 三、教學評價的功能1.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2.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3.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4.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 第二節 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與教學目標相一致,教學評價也應包括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方面。對于認知和技能領域的學業成就,最常用的教學評價手段是標準化成就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而對于情感以及道德行為表現則常常采用非測驗性的評價手段,如案卷分析、觀察、問卷以及談話等。當然,這些非測驗性的評價手段也可作為學業成就評價的補充。 一、標準化成就測驗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 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表現在客觀性,計劃性,可比性。 二、教師自編測驗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empirenews.page——] 第三節測驗前的計劃 1.確定測驗的目的2.確定測驗要考察的學習結果3.列出測驗要包括的課程內容4.寫下考試計劃或細目表5.針對計劃測量的學習結果,選擇適合的題型(二)自編測驗的類型1.客觀題(1)選擇題(2)是非題(3)匹配題(4)填空題2.主觀題(1)論文題(2)問題解決題(三)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1.信度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即某一測驗在多次施測后所得到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 2.效度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3.區分度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 三、非測驗的評價技術(一)案卷分析(二)觀察1.行為檢查單2.軼事記錄3.等級評價量表(三)情感評價 四、教學評價結果的處理與報告 評分時必須以一定的比較標準為依據,評分的標準可分為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兩種。 合理的評分過程應包括如下步驟:①搜集有關學生的信息。②系統地記錄下評價的結果,并隨時保持最新的結果。③盡量將搜集的資料量化,用數據來表示學生的學習情況。④為了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最終的學習成就上,教師需要加大最后測驗得分的權重。⑤評價應該以成就為依據。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講解:課堂管理 |
|
閱讀下一篇: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講解:教師心理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