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態度與品德的實質及其關系
一、態度的實質與結構
(一)態度的實質
一般認為態度是通過學" />
  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報名咨詢熱線:010-51268840、51268841
教師資格考試網
 新聞資訊  報考指南  政策大綱   經驗心得   優秀推薦課程   教師資格備考圈   答疑交流區
 考試科目: 心理學: 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學習輔導 教育學: 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幼兒 | 小學 | 中學  普通話  說課   愛童世紀教育中心

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講解: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作者:   發布時間:2010-12-13 16:41:15  來源:育路教育網
  • 文章正文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第十章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第一節   態度與品德的實質及其關系

    一、態度的實質與結構(一)態度的實質一般認為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

    (二)態度的結構態度結構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態度的認知成分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態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態度的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作出的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二、品德的實質與結構(一)品德的實質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

    (二)品德的心理結構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成分。

    1.道德認識是對道德規范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

    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三是倫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個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

    三、態度與品德的關系

    通過對態度和品德的實質與結構的分析可以發現,二者實質是相同的。二者的結構是一致的,都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構成。但是,態度和品德這兩個概念也有區別。

    第一,所涉及的范圍不同。態度涉及的范圍較大,只有涉及道德規范的那部分穩定的態度才能稱為品德。

    第二,價值的內化程度不同。價值內化的各級水平實際上也就是態度變化的水平,但只有價值觀念經過組織且已成為個人性格的一部分時的穩定態度才能被稱之為品德。

    總之,態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區別,但又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屬于同質的問題。 [!——empirenews.page——]

    第二節   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發展的階段理論(一)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論皮亞杰提出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具體可分為四個階段:1.自我中心階段(2-5歲)

    是一種無道德規則階段,規則對兒童沒有約束力。

    2.權威階段(6-8歲)

    又稱他律道德階段。

    3.可逆性階段(8-10歲)

    是自律道德階段的開始,兒童開始依據自己的內在標準進行道德判斷。

    4.公正階段(10-12歲)

    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體驗到公正、平等應符合每個人的特殊情況。

    (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提出了人類道德發展的順序原則,并認為道德認知是可以通過教育過程加以培養的。

    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柯爾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即前習俗水平,第一階段:懲罰服從取向階段,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習俗水平,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取向階段,第四階段:遵守法規取向階段:后習俗水平,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取向階段,第六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二、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一)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二)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三)明顯地表現出自覺紀律的形成總體來看,小學生的品德發展是從依附性向自覺性、從外部監督向自我監督、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發展較為平穩,顯示出協調性。在過渡的過程中,存在著轉折或質變的時期,即關鍵年齡。從整體發展來看,關鍵年齡大致在三年級(9歲左右)。

    第三節   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

    一、 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

    (一)依從包括從眾和服從兩種。

    (二)認同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

    (三)內化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二、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條件(一)外部條件1.家庭教養方式2.社會風氣3.同伴群體(二)內部條件1.認知失調2.態度定勢3.道德認識水平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也對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四節   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態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與獎懲等。

    育路教育網預祝參加2011年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一切順利!

熱門資料下載: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教師培訓咨詢電話:010-51294794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
·考試時間:一般在10月至12月間
·報名條件:適應教師需要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公民
教師考試科目輔導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激情激情在线 | 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 | 亚洲色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在线 | 午夜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 日本特大a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