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等教育教學 一、名詞解釋 課程 培養(yǎng)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以及課程教學時數(shù)、課程教學先后順序(或課程教學進度安排)等要素構成。 學科 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具有比較系統(tǒng)完整獨立的理論體系。學科是專業(yè)的基礎。學科水平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標志。 專業(yè) 根據(jù)學科分類和社會職業(yè)分工需要分門別類進行高深專門知識教與學活動的基本單位。 教學計劃 是課程體系結構的方案,是國家為保證培養(yǎng)人才的規(guī)格而制定的關于學習的科目和范圍的文件。 教學大綱 是一門課程的綱要結構,是以綱要的形式規(guī)定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guī)定了各門學科的目的、任務、內容、范圍、體系、教學進度、時間安排以及對教學方法的要求等。 教學過程 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下,學生主動、積極地掌握知識技能、發(fā)展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的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 教學評價 在廣泛收集各種信息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包括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教學決策提供依據(jù),從而實現(xiàn)對教學活動的控制,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過程。 學導式教學法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的一種教學方法。 研討式教學法 為實現(xiàn)一事實上的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就教學中的某一問題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的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 教師在課堂上形成一種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探索、尋找答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簡答題 1、高等學校的專業(yè)設置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科學學科的劃分;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2、高等學校的課程與教學內容有怎樣的關系? 教學內容是學校教育過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的中介,學校的教學內容是以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和講義、活動安排等具體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及行為。 3、怎樣在廣義和狹義的理解下把握課程的內涵? (1)狹義的理解 課程即教學科目,這是以學科的出現(xiàn)為前提的。 (2)廣義的理解 把課程看成為學生在學習習得的一切文化的總和,廣義的課程是指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綜合。 4、常用的教學評價有哪幾類?教學評價的作用有哪些? 常有的教學評價有: (1)按評價的對象,可以分為:對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評價,對專業(yè)教學質量的評價,對課程的評價。 (2)按評價的主體,有自我評價,政府評價,中介機構評價。 (3)按評價時間和作用,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4)按評價的基準,有相對評價,絕對評價。 教學評價的作用:管理作用,導向作用,鑒定作用,激勵作用,改進作用。 5、簡述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的選用原則。 (1)教法與學法的統(tǒng)一 (2)講習知識的方法與訓練智能的方法的統(tǒng)一 (3)常規(guī)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統(tǒng)一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