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文章閱讀習題(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遼產公約》給“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下的定義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被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它強調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文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之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追力”;二是“在本公約中,只考慮符合現有的國標人權文件,各群體、團體和個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順應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遭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白世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所有這些形式都與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長在一起,構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綜合體。 以我國的古琴藝術為例。作為非勃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的價值不只在于古琴這種樂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彈奏技術,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為聚合點而構建的傳統美學特質及哲學意味,并且這種美學特質和哲學意味貫穿于中華雅文化的發展當中。由于鐘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為依托的,所以不僅深遵感人,而且歷久彌斯。可以說,知音意識和獲得知音的愉悅成為雅士階層不可分割的一種人生內容。于是音樂境界與生命境界、樂品與詩品之品都互相溝通。而遵循“大音希聲”的哲學原理,古琴藝術又將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靜淡遠融匯于樂曲之中。 每一項真正符合標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不可能以一個物質符號(比如古琴樂器本身)獨立存在。相對于物質符號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那些無形的環境、抽象宇宙觀、生命觀更具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遺產非常重要的資源,就語言、民間音樂、舞蹈和民族服裝來說,它們都能讓我們從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每一個人都跟它脫不開關系,因為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他所在社會的傳統。 1.下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是被群體或團體認同的文化遺產,也可以是被個人認同的文化遺產。 B.隨著人們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不斷創新的特點。 C.對于世界上那些已經被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個群體和團體都應該具有認同感和歷史感。 D.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體現各群體、團體和個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需要,順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有多少表現形式,都應該與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構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綜合體凸 B.古琴藝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憑借的是它所蘊含韻美學特質和哲學意味,而非其樂器本身、曲目及彈奏技術。 C.包含著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靜淡遠韻味的古琴藝術,追求的是一種“大音希聲”的境界。 D.借助語言、民間音樂、舞蹈和民族服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個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3.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稚士階層之所以能夠將音樂境界與生命境界、樂晶與詩品文品溝通,正是由于他們具有欣賞古琴藝術的水平。 B.一個實物,如果不與非物質的形式,如表演、表現形式、技能等相聯系,就不能獨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C.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存在著無形的環境、抽象的宇宙觀、生命觀,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遺產更值得保護。 D.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他所在社會的傳統,所以每個人身上都有非物質文化遺產。 1 答案:C 解析:C與原文意思不符,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要求各個團體都應該具有認同感和歷史感。 2 答案:B 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話可知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樂器本身、曲目及彈奏技術。 3 答案:B 解析:A原文沒提到這一點,C原文只說是更有價值并不代表更值得保護。D并不是所有社會傳統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六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2010年公務員行測文學常識高分必備大全 |
·名師深度剖析行測五大部分考試要點 |
·2010年行測公考指導:四招攻克數量關系題 |
·行測數量關系三大考點題型全解 |
·六類可能性推理題型解題思路 |
·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判斷推理點撥 |
·2010年行測言語理解文章閱讀習題(五)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六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六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五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四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三 |
·2010年國考行測常識判斷之黨政方針 |
·2010年公務員行測常識判斷之百科知識集錦 |
·2010年公務員行測人文歷史知識考點 |
·201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大全 |
·201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大全(1) |
·201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大全(2) |
·2010年公務員資料分析例題分析 |
·2011年國考行測《資料分析》每日一練:2月10日 |
·2011年國考行測《資料分析》每日一練:2月9日 |
·2010年行測資料分析每日學習及精解 |
·國家公務員資料分析每日學習及精解 |
·2010年行測資料分析例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