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襲而來的沙塵暴,再次引發人們的環保焦慮。 3月20日早晨,從睡夢中醒來的北京市民發現,北京城籠罩在風沙之中,窗外原本清晰可見的高樓在漫天塵沙中若隱若現,渾濁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土腥味兒,空氣質量驟降到五級重度污染。這次今年入春以來強度最大的沙塵天氣席卷了半個中國,約2.7億人遭受了沙塵之害。 與2007年以前相比,近兩年沙塵天氣次數明顯減少、強度明顯減弱,不少人甚至以為“沙塵暴消失了”。但正如專家所言,只要有沙塵源存在,沙塵暴就不會消失。此次沙塵暴的卷土重來,給了我們許多警思。 應該說,氣候異常是引發此次沙塵暴的重要原因,但生態環境脆弱的因素也不可忽視。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系列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我國北方的生態環境雖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沙化土地面積基數大,目前依然有174萬平方公里,占到國土總面積的18%;一些地方重建設、輕管護,甚至邊建設、邊破壞,以至于改善的速度趕不上惡化的速度;新栽植的樹草根基不深,其榮枯嚴重依賴自然降水,有水一片綠、無水一片黃。沙塵暴來襲,再次警示我們,生態系統的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切不可把局部環境的改善當作整體環境的恢復。 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哪一片都不是孤島。沙化地區往往既是水資源匱乏、林草植被稀少的生態脆弱區,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環境要保護,經濟要發展,這就必須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比如,無論是城鎮建設還是產業規劃,都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水資源等自然稟賦和環境承載量,盡量發展既能促進生態恢復、又有較好經濟效益的特色產業;在各類經濟開發特別是礦產資源開發中,更應注重污染治理、水資源保護和植被恢復,盡量減少水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避免為了短期的經濟增長,而埋下長期的環境隱患。 非沙塵源區的居民可能會說:我既不砍樹、又不毀草,和沙塵源區的生態惡化有什么關系?其實不然,就拿北京的居民用水來說,相當一部分是從河北、山西長途輸送而來,這無疑加劇了當地的水資源緊缺局面,而水是維系當地生態系統的最重要資源。此外,城市居民所吃的糧食、肉蛋奶,所穿衣服的原料,絕大部分來自農牧區,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原產地的環境壓力。因此,城市居民合理消費,踐行綠色生活,本身就是對農牧區生態環境恢復的一大貢獻。 據報道,在未來幾天內,新一輪沙塵將再次肆虐西北、華北。沙塵敲響的警鐘,再次審視著我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既不因沙塵暴來了就動搖信心,也不因沙塵暴一走就萬事大吉,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一種千秋功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去著力踐行,這樣,未來的沙塵暴才會少一些、小一些。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申論熱點:病態心理成為社會安全隱患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