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會 ●41、關鍵詞:教育改革 背景鏈接: 溫家寶總理在教師節前夕在北京三十五中聽課并在之后發表講話,坦誠我國教育“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進入21世紀,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教育要全面適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民主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突出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成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教育體制改革的功能從適應供給約束型教育發展的效率優先的政策選擇為主,進入需求導向的教育發展新階段,更加注重教育公平的政策選擇,滿足社會對教育公平、質量和多樣化的需求;教育改革的路徑選擇也從政府主導型的自上而下的推動,發展為政府、社會和利益相關者共同推動的互動型改革路徑。 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創設有利于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輩出的制度環境,因此,人才培養制度的改革無疑是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而培養創新型人才必然要求具有自主辦學權責、充滿活力的學校制度,學校制度改革成為人才培養制度改革的必要條件;而學校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治理制度的影響和制約。這樣,人才培養制度-現代學校制度-政府治理制度的改革構成教育體制改革的基本組成部分。而就這些部分的相互作用而言,則政府治理制度即教育行政體制改革是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制度建設則是重點。 標準表述: 原因和對策 教育體制改革的基本問題是正確處理政府、社會、學校之間的關系,逐步形成政府宏觀管理,社會有效參與、學校自主辦學的教育新體制。建立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參與辦學,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體制是教育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的必然選擇。 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觀管理體制是教育行政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其核心是政府職能轉變和治理模式的變革。要應用法律的、經濟的、政策的、信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健全政府重大教育決策調研論證、公眾參與、質詢等程序和制度;完善教育公共財政制度,為建立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公共財政均等化的制度保證,創新公共資源配置機制,探索實施績效撥款制度使公共財政部分資金主要用于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發展重點、特色學科上;建立教育信息公開制度,搭建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健全信息公布規則及協調機制,改善信息的報告形式; 社會參與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和學校自主辦學的必要條件。它涉及宏觀(政府)、中觀(學校)、微觀(教學)多種層面,覆蓋決策、執行、監督等不同的方面。在辦學體制方面的社會參與,要廣開學路,鼓勵各種非政府的社會力量、民間組織機構、行業企業以及境外教育機構,采取多種辦學形式舉辦多種類型的教育機構。 學校自主辦學的制度化建設是教育體制改革的核心所在。實現學校自主辦學需要做到:逐步實現政校分開,確保學校獨立自主辦學的法律地位。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和完善學校與社會雙向參與互動的機制。真正把學校建設成為現代社會的中心機構。 意義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認為,中國正在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這一點決定我們必須辦“大教育”。“大教育”,就意味著全國“一盤棋”,資源的配置就成了決定教育是否公平的關鍵因素。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要做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要堅持教育優先、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對社會和諧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要想通過教育改革實現教育公平,必須充分調動與之相關的一切社會因素,尤其是做到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要想實現教育資源真正意義上的“均衡”配置,首先應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引導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流動,縮小教育的地域差異和校際差別;其次應理性設定教育目標,改變傳統的人才觀念,實現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再次應適當調整辦學模式,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增強教育體制的活力,改善教育投入不足的現狀。 在教育正在由“精英化”向“大眾化”過渡的今天,是否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成為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標。清華大學學者葉賦桂在研究了中國歷史上的教育變革,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歷次教育改革后,認為,近些年教育部門制定的教育規劃,對中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宏觀指導的作用;但這些規劃基本上都是就教育談教育,從眼前的現實來規劃未來,從當前的熱點來制定戰略,沒有從歷史的高度、時代的發展和未來社會的需要來看中國教育。中國應當構建一個“全民、終身、多樣”的教育體系。教育回歸“社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他認為,在教育的文化、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多種功能中,社會功能則是最基本的;教育要傳遞社會的核心價值,以維持社會秩序,實現社會和諧。 ●42、關鍵詞:職業教育 背景鏈接: 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深化職業教育管理、辦學、投入等體制改革,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我國目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經費主要由學生負擔;學生生源質量逐年下降,招生仍然十分困難;職校生的技能訓練得不到有效的落實。 標準表述: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必須完善國民教育體系,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發展職業教育需要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和各級政府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推動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建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保障體制。增加學校技能指導教師的編制。加大宣傳力度,拓寬招生渠道。明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即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43、關鍵詞:高考公平 背景鏈接: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靈官殿鎮人羅彩霞,2004年高考后,她沒有被任何高校錄取,而冒名頂替她的同學,官員子女王佳俊卻被貴州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錄取。羅彩霞被迫復讀一年后考取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王佳俊順利畢業。而本應09年畢業的羅彩霞卻面臨因為身份證被盜用而被取消教師資格證書、無法畢業等一系列問題。 包括重慶市高考狀元何川洋在內的31名考生,今年6月被查出少數民族身份為假,迅速引發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切,但在輿論的重壓之下,重慶有關方面在事件處置過程中所表現的強勢與冷漠招致了更大的不滿,特別是在重慶招辦拒絕公布違規考生31人的完整名單后,該部門某官員的不當言辭引起了更大的爭議。最終,重慶方面宣布取消31名違規考生的錄取資格,又引起網民一片唏噓。 標準表述和權威解讀: 高考早就不是一片凈土,現有的高招制度為所謂的權勢家庭提供了很多其他沒有的便利,高招制度亟待改革。其實,根源還是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的約束,同時,我國的監督、問責機制不夠完善,缺少有效的監督制約,徹底消解“權力通吃”現象,是政府機構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如此才能避免制造更多的社會不公和底層淪陷。 “權勢家庭子女”航模加分一事還未結束,重慶文科狀元民族身份造假再露端倪。不禁讓人感嘆一場高考,暗藏多少腐敗與不公? 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增加考生高考分數,不僅不利于高考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意義,而且政府部門暗箱操作、弄虛作假,是滋生腐敗的溫床。 重慶包括高考狀元在內的31名考生因偽造少數民族身份加分作弊,重挫社會對“最后一塊凈土”大學招生制度的信心。 重慶市政府最終選擇取消31名考生的大學錄取資格。這個決定對這31名寒窗學子來說令人扼腕,但對于政府施政和市場的三“公”原則(公開公正公平)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在三“公”之中,“公開”居于首位。公眾之于政府的知情權,媒體之于政府的批評權,需要首先得到尊重。31名學生的名單從保護年輕人隱私的角度可以不公布,但對幫助31名學生身份造假的長輩必須進行問責。 當前經濟危機陰影尚未驅散,又逢新中國建國60周年之際,亟需緩釋社會積怨,體現政府“執政為民”的誠意,維護大學招生制度的公正權威是一項最起碼的工作。 ●44、關鍵詞:被就業 背景鏈接: 近日,西北政法大學2009屆畢業生趙冬冬在論壇上發帖,稱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學校就與西安一家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書。隨著趙冬冬帖子的發表,“被就業”一詞迅速躥紅。針對一些高校為提高就業率而產生的“被就業”現象,教育部新聞發言人7月28日回應說,絕大多數高校的就業率統計數據是認真準確的,據教育部的了解,“被就業”的問題只是個別情況。在一家網站隨后展開的在線調查中,70%的受調查者表示自己畢業之際有過“被就業”經歷。一些網友認為,“被就業”現象在全國各地院校普遍存在。 標準表述: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國家經濟結構性矛盾,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問題和企業用人標準的問題。所以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應該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建立統一完善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加快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建設,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充分的信息來源。 其次,強化大學生就業的經濟社會和法律制度支持,在全社會形成利于大學生就業的良好社會環境與輿論氛圍。企業等用人單位轉變人才觀念,給大學生提供發揮才干的平臺。 再次,高校應該積極管理體制和培養模式,調整各學科的專業設置,從單一的計劃調節轉向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 最后,大學生應該努力提升全面素質,加強大學專業基礎課學習,同時重視個性化學習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積極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 就業難不僅存在大學生群體,在農民工等群體中也普遍存在,提高就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整體式的制度變革,打破城鄉二元管理體制、改革高等教育制度、重視就業創業教育等。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