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規范農村土地流轉 ——從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想到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此時,我國土地流轉開始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興起,而其動因在于我國地少人多,人均耕地的相對較少,單靠經營承包的土地,種田的經濟效益難以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就業出路。但由于我國農村中的土地流轉大多缺乏有力規范和監督。因此,如何“規范”土地流轉成為“當務之急”。 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還存在以下制約因素:(一)一些地區用行政手段將農戶的承包地轉租給企業經營,缺乏自愿性。(二)部分地區存在隨意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的傾向。(三)大多數農村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制約了土地流轉。(四)土地流轉價格過低。(五)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六)土地流轉范圍窄,農民即得利益常受損失。(七)不規范的土地流轉引發矛盾糾紛(八)部分地區由于戶均耕地較少,難于形成規范經營。 針對以上存在諸多問題,廣州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師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全方位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土地流轉體系。探索通過市場調節土地流轉的長效機制,鄉鎮要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庫。根據信息庫流轉存量和農戶的流轉愿望定期和不定期在新聞媒介和公告牌上進行信息發布,及時促成農民實現土地流轉愿望。 二、有關部門應積極宣傳,提高農民的認識,使其認識到土地流轉是提高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和規模效益的重要措施,符合廣大農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 三、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土地流轉中作用。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出面協調、幫助農戶簽訂規范的流轉協議,流出與流入雙方的權益就可得以保障,避免土地流轉糾紛。 四、積極而穩定地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將農村的社會保障由依靠承包地轉為依靠社會和制度,降低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使土地流轉加快。 五、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土地流轉必須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由村委會備案,鄉鎮土地承包管理部門登記。 六、創新土地流轉模式。除了常規流轉模式外,還可成立股份合作社,農民將土地承包使用權入股,經營者和農民實現雙贏,為推動農村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奠定基礎。 七、出臺鼓勵政策。鼓勵農戶把土地作為要素在市場上依法自由流轉,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保障農民權益。對于轉出土地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補助,扶持其進城務工創業,并從扶持資金、稅收政策、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傾斜。 八、構建責任機制,把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促進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作為政績考核指標,落實鄉村干部工作責任。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2010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食品保安全關鍵在體制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