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其根,究起源,才能得其策”,分析問題在申論考試中舉足輕重,只有將申論考試所考察的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透徹,提出的對策才更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分析全面”也是大綱的明確要求。如何全面、有條理、準確地分析問題,以下三種方法比較實用有效。
如2007年國考申論“土地征用與土地的持續利用”問題,我們可以從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角度進行分析。從政治角度分析,某些政府角色定位錯誤,直接參與其中,從中謀取私利,或在態度上傾向企業一方,嚴重影響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從而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從經濟角度分析,最大的問題是征地賠償與征地收益之間存在巨大的差額,不符和價值規律,勢必造成社會矛盾;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土地征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農民的利益,引起了失地農民的不滿,導致了沖突、上訪等社會現象;另外,要清醒認識糧食安全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要解決好土地的合理利用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 就“土地征用與土地的持續利用”問題,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六個更具體的角度加以分析。一、制度或體制,二、落實與監管,三、政府責任,四、法律,五、技術,六、觀念。具體而言,一、土地征用和轉讓交易制度不完善,農民利益從根本得不到保障;二、某些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在執行國家政策時存在缺位、錯位、越位等問題,致使好的政策得不到好的貫徹;另一方面,政府的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嚴格致使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得不到相應懲罰,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三、明確政府在土地征用和轉讓交易中的責任,其應擔好“協調員”的角色,而非當事人的角色;四、土地征用的法律程序不完善,不公開、不透明、不公正為違法違規行為提供了“沃土”;五、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科技成分較低、土地利用管理技術較弱、土地利用管理評價體系不完善等技術性問題也影響著土地利用的持續化;六、加強宣傳教育,深化觀念認識,轉變思維方式,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在考試中,采用兩種角度法中自己擅長的一種加以分析,進行寫作,都是不錯的文章。但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各角度只是分析問題、提出對策的思維框架,而非一切問題的萬能模式。考生切勿生搬硬套,尤其是概括題、單純的分析原因題、提出對策題,答題一定要根據材料,材料涉及到了哪個角度就選取,千萬不要材料沒有,而憑空硬寫。對于以上沒有列出的角度,若材料中有所體現,考生一定要寫進去,往往“特殊的內容”就可能成為文章的小亮點。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會發現,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析與寫作,這些方法本身無好壞之分,考生只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仔細揣摩,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因為方法只能讓我們思考問題的思路更清晰,一篇文章的優劣,還取決于文章的寫作結構、觀點定位,語言表達等。在實際考試中,考生根據材料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一種分析方法分析到位即可。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申論備考:如何打好申論信息戰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