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這是四川省青川縣棗樹村村民張貼在新建住房墻壁上的兩幅標語,也是汶川大地震之后數千萬受災群眾的共同心聲。 大地震后,重建家園理所當然地成了第一要務。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現場考察、指導,中央財政大力扶助,全國人民紛紛捐獻,十九個援建省市也全力以赴。 但是,災區人民心里十分清楚,最主要的還是要依靠自己。于是,他們在用自己的雙手掩埋了親人、擦干了眼淚之后,清理廢墟、平整土地、規劃新址,開始了異常艱難、悲壯的恢復重建工作…… 在北川縣擂鼓鎮的一個小村里,我見到一個姓劉的20歲的年輕人。他的父母都遇難了。但這場災難使他驟然成熟了起來,以前全部依賴父母生活的他,在村干部和鄰居們的幫助下,正在自建新房。他堅定地告訴我,失去了親人,但沒有失去未來,他要成家立業,為告慰父母更好地生活下去! 在青城后山的工地上,有一位身著黃色針織開衫和黑色長褲,拄著拐杖的中年婦女,正吃力地將一簍紅磚背上三層樓房的頂部,滿是皺紋的臉上流淌著密密的汗水,她用布滿老繭的手輕輕一抹,一甩,繼續向上爬。她叫李中瓊,是周圍工地的背腳工。她背著重重的磚石,每天要在山道上行走數十公里。但她的臉上,仍有陽光般的笑容…… 在震中映秀鎮的一個簡易板房內,我見到了一個黑黑的、瘦瘦的中年人,他叫向澤朗,是省民委下派的掛職干部,已經幾個月沒有回家了。他的嗓子早已沙啞,一邊熱情地接待我,一邊不停地在本子上記錄著什么。剛和我說了幾句話,就被幾個村干部忙著叫走了…… 災區的每個角落里,到處都是緊張而忙碌的身影。工人們把倒塌的廠房重新建起來,把砸壞的設備重新修起來,接上電源,于是,機器便又開始了隆隆的歌唱;農民把垮塌的田壩重新壘起來,把黑油油的土壤填進去,播上種子,青蔥蔥的莊稼又長出來了,在陽光下,在春風中,像一團團綠色的火苗在舞蹈。 家園,不僅僅是身體休養的住所,更是生命依存、生活幸福、生產發展、事業延續、心靈棲息的一生的溫馨所在!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來臨之際,走在災區的土地上,已不見了最初的悲傷,入眼最多的是繁忙的重建景象。與震前相比,更漂亮的房屋,更雄偉的大橋,更現代化的工廠,已經或將要展現在人們面前。 在偏遠的農村里,人們欣喜地看到,千百年來傳統的以磚石為主體的四川民居發生了變化,代之以鋼筋水泥結構的樓房,設計更加合理,呈現出多元化的現代氣息,在保留川味特點的同時,還融入了閩南風格、海派氣韻…… 在映秀鎮,我看到了小鎮的規劃設計圖,是由世界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等參與設計的。那位叫向澤朗的掛職干部告訴我,小鎮規劃區面積約0.74平方公里,根據“小而美、精致特色、安全宜居”的目標,將成為全世界“抗震建筑的示范區”。 還有北川縣城將要移居的小鎮,全新的設計藍圖已經完成,馬上就要開工了。那更將是一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新型縣城。這個小鎮的名字,由胡錦濤總書記親自斟定:永昌鎮,寓意著永遠昌盛。 安縣花荄初級中學新建的教學樓正在封頂,當地的學生們在今年9月1日前就可以進入新校舍上課了。工地現場的一位總監說,我們一定要把學校建成最牢固、讓家長最放心的地方! 在都江堰,在青川,在平武,在阿壩,處處可見剛剛竣工的樓房、廠房、學校和商場。著名的小魚洞大橋馬上就要完工了,新開辟的都汶高速公路也要在今年“5• 12”當天通車了…… 在眾多的受災家庭里,精神家園的重建也在進行中。 映秀鎮漁子溪村的劉志福老漢一家,失去丈夫的三兒媳魯燕已經在考慮重組家庭,失去女兒的大兒媳和失去兒子的二兒媳已經懷孕了,她們的臉上逐漸恢復了笑容。據不完全統計,災區有數千名曾經的母親又要當母親了,她們都可以到當地婦幼保健站免費接受體檢…… 4月26日,北川的吉娜羌寨里,20對重新組建家庭的新人按照傳統的儀式舉行了隆重的集體婚禮,他們身著民族服裝,高喊著“希斯庫(干杯)!”。 自強、自立、自救,堅強、堅定、堅韌。在把眼淚化作笑容的不屈眼神里,在重建家園的鏗鏘腳步聲中,災區人民為重建家園凝聚了一種偉大的精神!這種精神印刻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挺立在每一個人的脊梁里,熔鑄在每一個人的魂魄中! 在一年之后的這個五月的燦爛陽光下,災區人民胸懷著這種偉大精神,舞動著千萬雙勤勞而又智慧的手,正在把一處處廢墟撫平,正在重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扎實推進我國農村養老制度建設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