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師資格上崗教育學考試試卷五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5-11 17:25:52
二、填空題
1.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培養人一種社會活動。
2.教學原則對教學活動具有指導性功能。
3.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4.我國中小學教育具有基礎性、全面性、義務性的特點。
5.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即刺激兒童的現實水平和潛在水平。
6.20世紀中葉,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以學科的基本結構構建課程的理論。
7.任何知識都來自直接經驗,直接經驗是掌握間接經驗的橋梁。
8.因材施教原則是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提出的。
9.美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發展趨勢是加強基礎、更新課程內容、加強課程現
10.教師的勞動具有復雜性、創造性、長期性、示范性等特點。
11.教師必須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9分}
1.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人的身心發展:人的身心發展是指人的身體的發展,知識、技能的獲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審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體、美、勞幾方面的發展。
3.德育內容:德育內容是指在思想教育過程中用以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體系。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1.教師的勞動價值。要點:(1)發展價值; (2)文化價值; (3)政治價值; (4)經濟價值。
2.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勢。
要點:(1)課程結構日趨合理化; (2)課程內容綜合化; (3)課程形式多樣化; (4)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生能力培養; (5)重視個別差異。
3.教學方法優選的標準是什么?
要點:(1)與教學目的和任務相適應;(2)與教學內容相符合; (3)與學生心理特征、知識水平相適應; (4)與教師特點相符合; (5)教學條件。
五、論述題(每小題16分,共32分)
1.試論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
要點: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的發展:(1)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的發展;(2)生產力發展水平影響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3)生產力發展水平影響著教育內容和專業設置;(4)生產力發展水平影響著教學方法、教學設備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經濟功能:(1)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可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2,聯系實際,試論教師主導與調動學生積極性相結合的規律。
要點:(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簡捷有效地學習的必要條件;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地進行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 (3)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統一的;(4)在教學過程中,要防止兩種偏向。
六、實例分析(16分)
(文字在500字以上)
有一次,女教師畫了一個圓圈兒問大學生:“這是什么?”大學生思考良久,底氣不足地說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師畫了個同樣的圓圈兒問一群小學生:“這是什么?”孩子們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陽”、“是燒餅”、“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師的大眼睛”……女教師聽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對這一現象有什么看法,請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理念分析。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