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解讀(3)
11.如何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政府部門必須切實履行的重要職責,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時期,北京將堅持統籌規劃、城鄉一體、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通過調整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名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是優化義務教育布局。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不斷完善滿足人民需求的“首都義務教育新地圖”。不斷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等不達標學校的體育場地、專業教室和食堂等建設,逐步達到本市辦學條件標準。結合新城建設、中心城區人口疏解、城鄉結合部重點村改造,新建一批優質中小學,滿足人口快速聚集區域的入學需求。
二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重組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采取組建教育集團、形成教育集群、推進學區化管理、實行托管、城鄉學校結盟、名校辦分校、學校發展共同體跨學段合作、優質管理輸出、優秀教師特派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委托高水平的中小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辦教育機構以及其他教育團體等非營利性機構承辦一批一般校,促進優質資源融通共享。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促進優質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
三是提高教學工作有效性。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緩解學生的課業負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適應學生身心特征和課程要求的有效教學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12.怎樣促進高中的多樣化特色發展?
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人從未成年向成年轉折的主要階段,所以,高中階段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加大力度,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
,鞏固和提升“特色高中建設計劃”成效,推動更多學校找準定位,特色辦學,多樣發展。第二,努力構建課程優質多樣、特色鮮明、資源共享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推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第三,加大優質高中資源統籌力度。建立市級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統籌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我市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通過高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引導全市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第四,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鼓勵城區公辦優質高中寄宿部、國際部外遷,探索民辦機制。
13.怎樣推動職業教育按照首都功能定位實現轉型升級?
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按照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要求,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大幅壓縮中等職業教育規模,穩定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積極發展本科及以上層次職業教育,引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學校轉型、調整或退出。推動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資源整合,實施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繼續做好“3+2”中高職銜接改革工作,深化“五年一貫制”高職改革。啟動“3+4”中職與本科銜接和“3+2”高職與本科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完善各級職業教育銜接機制,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各級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
第二,全面深化校企合作。鼓勵各類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舉辦企業大學或特色學院。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導向、學校主體、企業參與、骨干帶動,在重點發展的行業或區域組建職業教育集團,促進產教融合。推動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和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
第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工作為導向,推動職業教育與崗位核心技能、職業標準對接,及時吸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和新標準。推廣項目教學、任務教學、案例教學、學生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和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探索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培養模式改革。加強職業院校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
14.如何整體提升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
高等學校是知識創新策源地、知識轉移發動機和知識傳播主力軍。為了整體提升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一是建立高等學校分類指導體系,推動高等學校進一步科學定位,凝聚優勢,特色發展,進一步優化北京高等教育結構和布局。
二是支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高等學校瞄準“世界一流”優化學科結構,凝練發展方向,吸引重點領域領軍人才主導學科建設,積極發展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打造更多優勢特色學科。
三是深化“北京高等教育資源統籌計劃”,完善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積極探索在京中央高校與市屬高校合作共建新機制,進一步推動高校間教學資源共享,建立師生互訪和管理人員互派的長效機制。加大高校資源整合力度,注重內涵發展,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綜合實力。
四是引導部分市屬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率先探索應用型發展模式,激發高等學校轉型內生動力活力,重點培養服務城市建設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
15.如何大力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
高等學校作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應當充分發揮學科、人才等綜合優勢,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為了大力增強高等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措施。
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精尖創新中心,實施一批高精尖創新項目。服務于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強基礎研究,在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研究上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著力提升解決重大問題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以基礎性突破帶動全局性創新。
二是繼續加強北京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建設,完善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機制。探索建立有利于科研人員、科技人才、科研成果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促進技術轉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靈活機制,以高水平科研推動高效益成果轉化。探索科技創新評價機制改革。
三是支持高校探索建立基于互聯網的科研組織模式,開展跨學校、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的協同創新。建立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重大研發與應用平臺。
四是加強新型高等學校智庫建設,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體系、學術話語體系和科研組織管理體系創新,推動高等學校積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