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解讀(2)
6.與“十二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相比,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在具體的指標設置上有何不同?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教育發展指標中,使用指標主要為入學率、受教育年限、財政投入等,注重教育普及、教育信息化、勞動力素質。“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由于教育現代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目標,相應地也要有不同的指標進行衡量和判斷。“十三五”教育規劃的指標設置是在辦學條件、普及率等可量化指標大多已經實現的情況下重新考慮,需要把一些難以量化的、能夠體現人的現代性、體現教育現代化本質的指標科學合理地設計出來,因此,我們在“十二五”教育規劃原有9個指標的基礎上,新增4個指標,一共形成13個指標。
新增的4個指標分別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用于反映高等教育的普及情況;“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用于反映義務教育的教師質量;“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用于反映職業教育的教師質量;“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用于反映公共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這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可見,“十三五”教育規劃既設置了反映教育普及的“發展性”指標,如各級各類教育的入學率;也設置了反映教育質量的“內涵性”指標,如“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等,充分體現了“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特征。
7.怎樣理解“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首都教育和先進的學習型城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任務?
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首都教育和先進的學習型城市,實現教育現代化。這是“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的奮斗目標,是我們深化綜合改革、推進科學發展的基本方向。所有教育工作都要圍繞公平、優質、創新、開放這四個核心理念進行研究謀劃、統籌推進。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要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更加公平,確保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進一步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推進實現“機會公平”;進一步加強特殊群體扶持,依法落實受教育權利。
提升質量是教育事業的永恒主題。首都教育必須把優質作為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堅持規模與質量的統一,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進一步完善北京教育新地圖,擴大優質、特色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高質量的教育需求。
創新是教育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要切實深化首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積極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實現教育領域中政府、學校、社會的新型關系基本形成,市級政府教育統籌力度得到加強,學校依法自主辦學權利得到更好保障,社會廣泛參與支持教育的機制、渠道更加完善。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服務和服從于國家對外開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統籌協調好教育系統內部、教育系統和社會其他系統、京津冀地區,以及國內國際等的關系,深化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以開放推動教育現代化,增強首都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8.“十三五”時期,北京怎樣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在我市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是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內在需要。
“十三五”時期,北京將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具體措施包括: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育人目標和內容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學校管理等各個環節,融入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全過程。落實新修訂的中小學學科德育指導綱要和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把各門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目標和內容具體化,有機融入到學科教學中。
第二,繼續實施中小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十百千”工程,確保義務階段每一個中小學生完成“四個一”活動(至少參加一次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分別走進一次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抗日戰爭紀念館)、參加十次集體組織公益活動、觀看百部優秀影片、閱讀百本優秀圖書、學習百位先進人物、開發建設千余家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和聘用千余名校外輔導員。
第三,實施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提升工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校建設。教育引導中小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發揚傳統美德,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校創建活動,邀請千名傳統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開展民族藝術進校園、京劇進課堂等工作。
第四,實施“七五”普法規劃,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加強中小學法治教育內容系統化和教材科學化建設,提升師生法治素養。
9.未來五年北京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將會推出哪些舉措?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目前,我市在校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約有189萬。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未來五年,我市將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方向,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首先,抓住課堂這個主渠道,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成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資源共享聯盟,打造高質量教學資源庫,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其次,積極構建大學生服務保障體系,要深入實施新生引航工程,全面推進深度輔導和學業輔導,建設學業輔導示范中心,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和危機干預的水平。再次,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專業素養提升計劃,評選建設一批輔導員工作室,凝練推廣優秀成果。還要發揮關工委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高等學校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中的配合補充作用。
10.“十三五”時期,北京如何提升學前教育服務保障能力?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兒童的品德與性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啟蒙文化知識、鍛煉強健的體魄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市學前教育的數量、布局、結構與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多樣化的學前教育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出生人口將迎來新的增長高峰,學前教育面臨首當其沖的壓力。《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提出,到2020 年力爭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鞏固在95%,同時明確了政府在提升學前教育服務保障能力方面的責任和任務。
,有計劃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落實《北京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研究制定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建改擴建、以租代建等方式建設一批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園,不斷提升幼兒園辦園條件,構建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公辦民辦并舉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建設一批學前教育社區辦園點,努力滿足常住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第二,不斷完善學前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和家庭合理分擔成本的學前教育運行保障機制,繼續加大對公辦園運行保障的投入力度,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多形式辦園,農村地區實施以財政為主的投入方式。落實好保育教育費減免政策,資助家庭困難兒童及殘疾兒童接受教育。加強各類幼兒園收費管理。
第三,整體提升幼兒園內涵發展。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堅決防止“小學化”傾向。繼續堅持幼兒園分級分類管理,重視幼兒園課程建設,提高保教質量。健全幼兒園監管體系,完善幼兒園年檢制度,加強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監督管理。加強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確保幼兒園相關人員配足配齊。規范幼兒園管理,推動依法辦園。加強學前教育教科研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前教育研究的能力,提高教研指導水平。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