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最后20天如何提高復習效率 提高成績(3)
地理:熟悉教材例子 多種地理結合
南寧二中高三地理組李盼月老師說,二模地理考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方面:
一、學生對基本原理“吃”不透,不會靈活運用。在運用相關原理解題時,往往答題不全面,進而影響了得分。然而,每當講解點評時,老師只要給出丁點提示,學生立馬就能想出答案。
例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這一原理,很多學生記得滾瓜爛熟,但是在對地球物理量進行計算時,學生卻無法從題目中的文字、圖形提取全面信息,結果怎么都算不出太陽高度角。
又如,題目要求學生分析某一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些學生分不清“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兩個概念的區別,往往答非所問。
二、不熟悉教材例子。“地理教材的例子,好比數學的公式。”李老師舉例說,地理教材有西氣東輸的例子,教材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講述該工程從對輸出地和輸入地的意義,從而論證西氣東輸是一項雙贏工程。在考試時,試題選用中哈石油管道工程,要求學生論述這是一項雙贏工程,很多考生卻不能回答全面了。
三、答題不規范、不完整,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廣。地理知識的每個框架,如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等都有一定的模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套路模式,各種試題萬變不離其宗。
例如,闡述廣西為何適合種甘蔗,這是農業的知識板塊。農業知識板塊的答題套路,無非是從自然條件(光、熱、水、土)和社會條件(勞動力、技術、交通、市場)兩方面進行作答。很多學生往往漏掉“熱”或“水”等因素,一個因素就被扣掉4分,失分很嚴重。
李老師給考生提出以下建議:
一、懂得選擇。地球物理量的計算,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能力,歷來是很多文科生的難過之檻。李盼月老師建議說,如果真的拿不下地球物理量的計算題,考生索性放棄,因為這類題目很難提高,而且所占分值也不大。學生可以找到自己的突破空間,如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等,這塊知識相對容易拿分。
二、保持題感。在考前,學生可以每天做5至6道選擇題和1道大題,這樣既能保持題感,又能回顧反思。
三、回歸課本。自然地理在地理考試中所占比例較大,尤其是地形、氣候、河流等。學生在復習時,要將區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結合起來。以區域地理為載體,掌握當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及產生這些特征的原因。
例如,當區域地理定位到尼羅河時,學生應該同時掌握尼羅河的氣候、人文特征等知識點。學生平時依據這種方法,對著地圖訓練,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劉瓊) 英語:復習錯題 靈活運用
“二模比一模考得好,尤其是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南寧二中楊雪聯老師滿意地笑著說。不過,楊老師提醒學生不能松懈大意,并針對剩下時段的英語復習提出建議。
聽力進入語感狀態
聽力理解是英語科考試的第一部分,也是考驗學生能否及時進入狀態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于聽力前五題是短語對話,只能聽一遍,所以學生在試聽時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過于緊張,也不要過于放松。學生在復習時已在聽力方面有充足的訓練,考試時只需按平常習慣訓練聽力,不用特別加大訓練量,更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單選遇難題時可暫時跳過
單選題主要考察學生的語法知識,復習時應把平時練習和考過的題目再看一遍,特別是做錯的題目。萬一遇到不理解的題目,再看語法書或者詢問老師。由于單項選擇在整個試卷中占分比例不大,學生碰到一時不會做的題目,可以暫時跳過,做后面的題目。
把握時間做閱讀和完形
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是英語考試的最重要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保證這兩個部分的得分。
針對完形填空,楊老師給學生們支了個招:復習時除了做新題目以外,還應該把以前做錯的題目拿出來多讀幾遍,讀到通順為止。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語感快速地選出正確答案。
在閱讀理解部分,學生應該保持每天5篇的閱讀量,并且在40分鐘以內完成,既要保質又要注意時間的把握。在長難句細節題上,學生可以通過復習平時的習題來強化理解。
考前精寫10篇作文
作文拿高分往往是靠行文中的亮點,這些亮點主要包括一些新短語、句型的應用。學生在復習時,可以適當熟記一些諺語和常用句型,在作文的時候可以稍加變換地運用。
楊老師建議學生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精寫10篇不同類型的作文,然后熟記背誦。在作文時萬一有單詞不記得,可以換個方式表達。總之,在最后的復習階段,學生們不要加大練習量。在這個時候,學生要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答題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對考試。 (劉瓊 王淼)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