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萬元,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院經濟困難時,幾個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事被媒體披露后,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賣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小學。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小學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女生捐了10元錢。問她為什么把春節的壓歲錢全都捐出來,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么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題評析
2007年全國卷Ⅱ的作文題受褒貶的程度似乎不如前幾年,贊嘆聲也不如其他幾個省市的多。褒貶不多,說明試題相對平穩;罵聲不多,也許就可以說,這是一道出得比較好的題。此題扣合了時代主旋律: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題目的特殊性在于,它直面了社會上存在忘恩負義的人這樣一種實際狀況,并不刻意回避現實生活中人性丑陋的一面。
試題完全具有“新材料作文”的命題特征。材料本身不算復雜,兩個事例進行對比:前一個是叢飛無私捐助與受助者不知回報,后一個是學生小李“愛出者愛反,福往者福來”。從審題上說,并沒有多大障礙,考生根據材料中的“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很容易想到“學會感恩與回報”“和諧互助”“愛心傳遞”等。命題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這樣,可供考生選擇的側面、角度就很多。比如,如果我們從歌手叢飛“不要責怪他們,我已不再需要醫療了”的話語立意,就可贊揚一種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可貴精神和寬以待人、以德報怨的開闊胸襟;從“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的角度立意,還可批評一種狹隘的“面子”觀;從“一個四年級女生捐了10元錢”的角度立意,還可強調幫助別人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盡我所能就值得頌揚……當然,要想寫出精彩的文章,除審題準確、思想健康外,還應力求感情真摯、認識深刻、情理并重。就“認識深刻”來說,你可以著重剖析“感恩之心淪喪”的深層原因,可以審視慈善事業在中國難以“火暴”的根源所在,等等。
作為全國卷作文題,無疑對作文教學乃至語文教學都有著引領、導向作用。這道題緊密聯系社會生活,提出了考生無法回避的問題。面對這樣的考題,考生起碼得融入自己對材料的理解,題目本身也起到了引導甚至逼迫考生思考的作用。靠考前猜題押寶,背幾篇滿分作文,或者“套作”現成的作文,投機取巧,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這就告訴我們,平時的作文訓練,還得老老實實、扎扎實實,多閱讀,多思考,多關注生活、關注社會,著力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滿分佳作
穿越百年的芬芳記憶
吉林考生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一個頭纏白布、身著素衣的老者向我走來,默默微笑著,“我無法從春天的財富里為你送來一朵鮮花,無法從遠方的云彩里為你送來一縷金霞,打開門向四周看看,從繁花盛開的園里采擷百年前消失的鮮花的芬芳記憶,讓歡愉的聲音穿越百年時光……”
泰戈爾就這樣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邊低語,告訴我奉獻的美麗——它如一抹春日的陽光,親吻著每一個生靈。
在熹微的晨光里,葉兒輕輕晃動,飄搖在秋風里。“落葉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時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你說著,用手托住一片黃葉。葉兒一生的意義便在于此,在深秋的晚風中,用一種輝煌的告別方式來終結自己的生命,為大地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么回報,它只是記住了大地對它的哺育之恩,也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報答。正因為如此,葉子才得到了永生,飄散在詩人纏綿的筆墨里,一幅幅書卷里……
秋日的凄涼過去,是春日的繁花似錦。那枝頭含苞的花蕾,抑或層層葉片之間的花蕊,一團團一簇簇,競相爭艷著。“泥土飽受污辱,卻以花朵作為回報。”你讓我捧一坯土,我聞到了泥土里散發的陣陣幽香。
土壤雖忍受著人們的摒棄,卻毫無怨言,經歷雨滴的拍打,冷風的肆虐,終于在和煦的春風里,吐納一地的芬芳,在人們的心頭彈奏著潺潺的樂章。也許,世間某些外表丑陋不堪的事物,它們也一直在默默奉獻著,一直在為世間的美好而努力著。
“生命是上帝賦予的,我們唯有獻出它時,才真正擁有它。”你依舊微笑著,向我講述永恒的真諦。是不是世間萬物亦如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無所有,只有在學會付出之后,才能夠得到回報;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夠予己方便。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為他人奉獻的時候,我們才會收獲——收獲喜悅與幸福,也收獲他人的付出。此時,我們才能擁有一份厚重的生命,才真正擁有了它,不是嗎?
流連在繁花盛開的院落里,我采擷了一朵在奉獻的雨露滋潤下盛開的花朵,嬌艷異常,我輕輕一嗅,聞到了鮮花的芬芳記憶,在一位老者的笑容里,穿越百年時光……
【名師點評】
此文很有品位,其品位得自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的熏陶。作者充分發揮熟讀泰戈爾的優勢,借助穿越時空、與大詩人對話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奉獻、對感恩的詩意理解。文中贊葉兒,嘆泥土,目的都是為了說人生,為了闡明“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為他人奉獻的時候,我們才會收獲——收獲喜悅與幸福,也收獲他人的付出”。
在大量平鋪直敘、少有意蘊的考場作文中偶然讀到這么一首清純自然、文字靈動的散文詩,就像酷暑天里忽然感受陣陣涼風,那種感覺痛快舒暢,精神陡然振作的閱卷教師,怎么會不打出高分呢?
育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