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西方經濟學試題
課程代碼:0013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制度是( )
A.集中決策的制度
B.分散決策的制度
C.中央政府獨立決策的制度
D.集中決策為主,分散決策為輔的制度
2.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商品的價格越高則( )
A.需求量越大
B.需求量越小
C.供給量不變
D.供給量越小
3.下列物品可視為互補品的是( )
A.乒乓球和乒乓球拍
B.白菜和茄子
C.牛肉和豬肉
D.汽車和火車
4.影響商品供給量增加的是由于( )
A.生產技術水平提高
B.生產技術水平下降
C.生產成本提高
D.商品本身價格提高
5.糧食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是由于( )
A.它在消費者預算支出所占的比重小
B.它的替代程度高
C.它的用途較廣泛
D.它是消費者基本生活必需品
6.當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發生作用時,總成本曲線以( )
A.遞增的速率下降
B.遞增的速率上升
C.遞減的速率下降
D.遞減的速率上升
7.經濟學上所講的利潤是指( )
A.平均利潤
B.長期利潤
C.短期利潤
D.超額利潤
8.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的變化是( )
A.固定不變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斷下降
9.技術進步條件下企業傾向于資本密集型生產方式,這將導致( )
A.勞動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
B.勞動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C.勞動的供給曲線向左移動
D.勞動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10.下列市場中被認為效率最低的是( )
A.完全競爭市場
B.壟斷競爭市場
C.壟斷市場
D.寡頭市場
11.某一經濟活動存在負的外部經濟是指該活動的( )
A.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
C.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
D.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
12.如果上游工廠污染了居民的飲水,按科斯定理( )
A.不管財產權是否明確,且交易成本為零,問題可妥善解決
B.只要財產權明確,且交易成本為零,問題可妥善解決
C.只要財產權明確,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問題可妥善解決
D.不論財產權是否明確,交易成本是否為零,問題可妥善解決
13.兩部門經濟中,國民經濟核算恒等式是( )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14.消費曲線上移意味著消費者( )
A.因收入增加而增加儲蓄
B.因收入減少而減少儲蓄
C.在不變的收入水平上儲蓄減少了
D.在不變的收入水平上儲蓄增加了
15.假定貨幣供給量和價格水平不變,貨幣需求為收入和利率的函數,則收入增加時( )
A.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上升
D.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下降
16.下列屬于商業銀行職能的是( )
A.貨幣發行
B.最終貸款人
C.商業貸款
D.執行貨幣政策
17.下列因素中使總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動的是( )
A.政府購買增加
B.自發投資增加
C.政府增加稅收
D.貨幣供給量增加
18.下列屬于經濟增長的是( )
A.社會制度改進
B.人均國民收入增加
C.人口素質提高
D.經濟結構優化
19.哈羅德—多馬模型假設的是( )
A.兩種生產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B.存在資本折舊
C.儲蓄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額可變
D.生產規模收益不變
20.解決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主要措施是( )
A.制造衰退
B.實行價格和工資管制
C.實行收入指數化
D.實行稅收優惠措施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生產要素包括( )
A.勞動
B.資本
C.土地
D.企業家才能
E.面包
22.理解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要注意( )
A.生產技術水平是可變的
B.生產技術水平保持不變
C.其他生產要素投入數量保持不變
D.其他生產要素投入數量增加
E.邊際產量從一開始就遞減了
23.當完全競爭廠商實現長期均衡時( )
A.MR=AR
B.MR=P
C.P=LMC
D.LMC=LAC
E.LAC=P
24.下列屬于寡頭市場特征的有( )
A.行業中只有少數幾個大廠商
B.廠商的決策相互影響
C.競爭手段是多樣的
D.市場價格有時相對穩定
E.行業中有眾多的生產廠商
25.地租率取決于( )
A.土地的平均成本
B.土地的邊際成本
C.土地的邊際產量
D.土地的平均產量
E.土地所生產出的產品價格
26.資本所具有的特點是( )
A.在生產過程中被生產出來的
B.在數量上它是可變的
C.它的目的是為了在生產中獲得更多的商品和勞務
D.衡量資本大小只能在一定時點上進行
E.資本的形態有有形和無形之分
27.下列物品中屬于公共物品的是( )
A.電腦
B.衣服
C.私家車
D.公共安全
E.國防
28.下列因素中能夠使國民收入成倍增加的是( )
A.投資增加
B.投資減少
C.政府購買增加
D.政府購買減少
E.稅收增加
29.屬于經濟中的自動穩定器的有( )
A.累進稅制
B.改變政府購買水平
C.失業救濟制
D.調整稅率
E.改變政府的轉移支付
30.在丹尼森的分析中,促使投入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
A.勞動就業數量的增加
B.資源配置的優化
C.資本數量的增加
D.規模經濟
E.知識和技術的進步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稀缺性
32.規模經濟
33.貨幣供給
34.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35.資本深化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36.簡單說明用支出法如何測算國內生產總值。
37.與資源配置有關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么?
38.需求規律的特例有哪三種?
五、計算題(本題7分)
39.假設某二部門經濟體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投資為50,其中y為國民收入(單位:億美元)。求均衡國民收入,消費和儲蓄。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0.什么是帕累托最優?滿足帕累托最優要具備什么條件?
41.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和次要手段各有哪些?說明各種政策工具的運用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