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學》課程,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商企業管理、財政、金融、稅收、統計等專業必考的一門專業方向課,是《基礎會計學》后續的一門專業會計課程。為什么這些專業在學了《基礎會計學》后還要學習《企業會計學》,即《企業會計學》課程設課的目的和學習的要求是什么?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先看一下本課程研究的內容。 由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制訂的《企業會計學自學考試大綱》規定,《企業會計學》是研究如何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綜合核算與監督的知識體系。它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結合工業、商品流通等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對企業會計核算與監督的特點,企業的資本、貨幣性資產、非貨幣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成本與費用、銷售的收入、成本、稅金和利潤的賬務處理、成本及盈利的計算、核算程序,以及會計報表的結構、編制和分析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企業會計學》課程的學習目的與要求是使自學考生較好地掌握企業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
會計的目標是向決策人提供有用的信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等二章第十一條中明確規定:“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實際工作中,會計與企業管理工作,與財政工作、金融工作、審計工作、稅收工作以至于計劃與統計工作等,均有緊密的聯系,進行上述工作時都離不開會計提供的各種信息。因此,系統、全面地學習企業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企業會計信息的內容、生成來源、提供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進行管理等,為學習各個專業的專業課程打下會計理論和會計知識的基礎,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因此,在專業考試計劃中,《企業會計學》課程被列作上述專業必考的一門專業方向課,占6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