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本公積:資本公積是企業在籌措資本過程中,因接收資本而發生,與投入資本有直接聯系,但又不能直接記人所有者投資的積存基金。一般包括資(股)本溢價、接受捐贈的價值和財產重估的增值。 2、商譽:指企業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或者由于信譽好而獲得客戶的信任,或由于組織得當,生產經營效果高,或由于技術先進,掌握了生產的訣竅等原因而形成企業整體聲譽的無形價值。 3、流動比率: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4、企業會計:是對企業資金籌集,使用、耗費、回收和分配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核算與監督、為管理當局、投資者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其它單位及個人提供可靠、有用和公允的財務信息。企業會計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5、企業會計要素:是按財產與產權的關系,對企業的資金運用與資金來源所作的概括。會計的基本要素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6、應付賬款周轉率:是反映企業應收賬款的流動程度。其計算公式為:賒銷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100%。 7、產權合并:是企業為了擴大經營、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經企業之間協商或上級決定,以各自的全部資產、負債和權益組建企業集團而實現的合并。 8、永久性差異: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由于計算口徑不同而產生的差額。 9、直接成本計算法:成本是對象在過程中的耗費,或稱對象化了的費用。費用是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期間費用。期間費用屬于對象化的支出,不進入對象(產品、商品)成本。其內容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或經營費用。 10、負債:是企業所承擔的以貨幣計量,需以資產或勞務或新的負債來償還的債務。 11、企業清算:是企業終止時結束其全部經營活動,收回債權、清償債務、分配剩余財產等的清理結算過程。 12、會計報表分析:是以會計報表為根據,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獲利能力所做出的計算和比較。 13、定額耗用量比例法:是按完工產品定額耗用量和在產品定額耗用量的比例,分別按成本項目計算劃分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方法。 14、銷售收入:是銷售商品產品、自制半成本品或提供勞務等而收到的貨款,勞務價款或取得索取價款憑證確認的收入。銷售收入按比重和業務的主次及經常性情況,一般可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考試 大 15、銷售稅金及附加:是從事生產經營的單位,發生銷售業務后,按一定稅種,附加項目和適用稅率計算,向國家和地方繳納的稅金及附加款項。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城鄉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16、記賬匯率:是企業確定的記賬時使用的匯率,采用變動匯率記賬的,一般是當日國家公布的市場匯價;采用固定匯率是以當月一日國家公布市場匯價或者是合同約定匯率。 17、備抵法:是企業按期估計可能產生的壞帳損失,并列入當期費用,形成企業的壞賬準備,待實際發生壞賬時再沖銷壞賬準備和應收賬款的處理方法。考 試 大 18:權益法:是指根據被投資企業財務報告上的所有者權益,計算本企業所享有的份額,調整企業“長期投資”賬面價值的計價方法。 19、非營業性收支凈額:是與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的差額。營業外收入是除營業收入,投資收入以外,應作為當期利潤的各種收入,營業外支出是除營業成本、費用、其他業務支出、投資損失以外,應列入當前利潤負擔的各項支出。 20、盈余公積:是按照有關規定從稅后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和職工集體福利基金。盈余公積按其用途不同,一般分為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 21、雙倍余額遞減法:是用直線法折1日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方法。 22、制造成本: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物資消耗,勞動報酬和有關費用。具體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23:普通股:是指具有表決權、對經營管理有發言權與監督權、股息獲取隨盈利大小增減的股權。 24、壞賬損失:是已經確認應收而又不能收回的應收帳款所產生的損失。 25、短期投資:是企業購人各種能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有價證券,以及不超過一年的其他投資。 26、溢折價攤銷的實際利率法:是根據企業債券發生時的市場利率來計算每期利息費用,再與實際應付利息相比較,以求得各期宜攤銷的溢價或折價金額。 27、資本金利潤率:是衡量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金的獲利能力。其計算公式: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金總額×100%。 28、外商投資企業:是指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經中國政府批準,在中國境內舉辦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29、遞延資產: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資本性支出,一般是指不能全部計人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后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長期待攤費用和其他長期資產。 30、待攤費用:攤銷期在一年以內的收益性支出。一般是指已經支付或發生,但應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不超過1年)費用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其實質是遞延資產。 31、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經營成果。 32、長期應付款:是企業與其它單位或個人往來發生的,付款期在一年以上的債務,如應付引進設備款、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等應付款。 33、備抵法:按期估計可能產生的壞帳損失,列入當期費用形成壞帳準備,待壞帳發生再沖銷壞帳準備和應收帳款的處理方法。 33、永久性差異: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由于計算口徑不同而產生的差額,這種差額在本期發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轉回。 34、會計報表附注:是為幫助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報表的有關項目等所作的解釋,其內容主要包括:所采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及變更情況,原因及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非經營性質目的說明。有關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報表需要說明的事項。 35、吸收合并:是指參加合并的企業中,只保留一個企業,另外的企業都解散,合并后不再存在,只有存續企業一個法人,存續企業承受被解散企業的所有財產、權利和義務,繼續經營。 36、銷售利潤率:是衡量企業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凈額×100%。 37、存貨清查:是對在庫、在用、在途、出租、出借和加工中的商品、在產品、自制半成品、產成品、材料、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數量與質量所進行的盤點與核對。 38、有形損耗:是固定資產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響引起的使用價值的損失。 39、在建工程:是企業正在新建、改建、擴建或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發生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40、企業破產:是無法清償到期債務時,由債權人或企業自身向法院申請破產,法院按法律程序將其財產或財產變賣所得分配給債權人,從而結束企業債權、債務關系的過程。 41:復幣記賬:是指除采用本位幣記賬以外,同時采用外幣作輔助登記的記賬辦法。 42、公益金: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后,按稅后利潤一定比例提取,專門用于職工集體福利的基金。 43:財務狀況變動表:是根據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資產項目和權益項目的增減變動來揭示資金的流入,流出和轉換的會計報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主要作用是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財務狀況的全貌,并溝通了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 44: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企業應收賬款的流動程度,其計算公式:應收周轉率=賒銷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100%。賒銷收入凈額=銷售收入一現銷收人一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45、投資收益:是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人減去投資損失后的凈收益。 46、約當產量法: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盤點的數量用技術測定,定額工時消耗或憑借經驗估計,確定它們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將在產品折合成產品的數量,然后將產品應計算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量進行計算,求出單位成本、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 47、信用證:是進口方銀行應進口方的要求,向出口方(受益方)開立、以受益人按規定提供的有關單據和匯票為依據,而支付款項的書面承諾。 48:外匯分賬制:是以原幣直接記帳,即發生外幣業務時,只用原幣記帳,不進行折算;當涉及到兩種貨幣的交易業務時,則用“外幣兌換”帳戶進行核,分別與原幣有關帳戶對轉,各種外幣資產、負債及兌換,均按各種幣別分別設置帳簿進行記錄反映。 49、長期負債:長期負債是預期超過一年償還的債務。包括長期借款、應付長期債券、長期應付款和專項應付款等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1月自考“企業會計學”復習筆記 |
|
閱讀下一篇:09年自考“企業會計學”課程介紹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