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李先生,26歲,單身。2006年國內某重點大學研究生畢業后,任職于北京一建筑設計研究院。 目前月薪約6000元,加上年終獎金和其他諸如節日補貼等收入,李先生每年稅后收入約9萬元。 李先生雖然參加工作不久,個人積蓄不豐厚,但其父母均已退休,家庭經濟較寬裕,在經濟上會給他一定的支持。除了單位提供的三險一金社保外,李先生暫時沒有任何商業保險。 理財目標 1. 預計4至6年后結婚,屆時需要準備購房首付款和購車款約30萬元。 2. 為自己補充商業保險。 3. 撤出股市資金,配置適合基金。 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目前李先生剛畢業不久,處于人生階段的單身期。理財計劃應是在滿足日常支出的前提下,為家庭未來的購房、購車,乃至更長遠的子女教育、退休養老等目標積累資金。 李先生目前每個月的日常開支為2000至2600元,分析開支的構成可以發現,他在和朋友吃喝娛樂方面比較隨意,應力求節省。 從李先生的個人理財傾向自述中可以看出,將大部分資金從股市撤出這一決定比較符合他目前的情況。一方面,大部分散戶由于缺乏經驗,在股市虧損的幾率比較高;另一方面,他這個年齡階段,最重要的是干好本職工作,爭取成為行業的精英,積極尋求升職或轉換更高收入工作的機會。 李先生從事建筑行業,且需要經常出差,急需補充商業意外險。此外還需要補充相應的疾病、定期壽險等方面的商業保險。 理財建議 1.節流與儲蓄計劃 “80后”的年輕人,在開支方面大多比較隨意,但為了盡快積累財富,建議李先生將每月日常開支控制在2000元左右,即其日常生活開支不超過月收入的33%。李先生申請了信用卡,平時消費可以借助信用卡來監控。 由于之前李先生將大部分資金用于股票和基金投資,銀行存款很少、且額度不固定,這樣是不合理的。建議留足相當于3至6個月生活費用的活期儲蓄作為緊急備用金,然后將每月工資的20%轉為定期存款,進行強制儲蓄,雖然現在定期存款利率低,但從長遠來看,可以積累一筆不小的資金。 李先生目前沒有家庭負擔,暫時也沒有其他大額開支計劃,遇到緊急情況時家里還可以給他一定的經濟支持,但幾年后需要較多資金,建議李先生將每月工資的40%用于基金定投,既能積少成多,又可享受股市增長帶來的收益。李先生目前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進行風險較大的投資,可選擇一只指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至少堅持定投5年。這筆錢以后可用于結婚或者創業的啟動資金。 2.基金、股票投資計劃 李先生持有的基金和股票總市值約為15萬元,需要重新分配股票與基金的比例。 雖然李先生目前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但為了分散投資風險,最好不要將全部資金都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建議李先生組建一個積極進取型的基金投資組合:指數型基金30%,偏股型基金50%,債券型基金20%。 如果李先生還想投資股票,可以選擇一兩只成長性好的公司,在其股價處于較低的價位時買入作長期價值投資,而不必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炒股。 3.保險計劃 由于工作需要,李先生經常要去各地出差,人身安全存在較大風險。李先生應購買足夠的意外傷害保險。 在人壽保險上,建議李先生為自己購買一份定期人壽保險,以父母作為受益人。在保額相同的情況下,購買定期壽險每年所要繳納的保費約為終身壽險的1/10,這樣李先生節省出的資金可用于投資。只要這份定期壽險的利益加上投資收益的總和,超過了終身壽險保單的收益,這種選擇就是明智的。不過定期壽險是一種權宜之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先生的收入會越來越高,等到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時,還是應選擇終身壽險。 至于疾病險,因為李先生現在年輕身體好,現在購買費用相對較低,可考慮盡早購買重大疾病險。對于剛畢業不久,事業處于成長期的李先生來說,在這個階段應該加大消費型重大疾病險的比例,待到35至40歲以后,可考慮增加儲蓄型重疾險的比例,每年的保險支出需控制在收入的10%以內。 |
理財規劃師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吳冬梅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看80后白領如何理財 |
|
閱讀下一篇:小竅門:用好信用卡免息期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