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病理學輔導:白細胞吞噬作用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18
白細胞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是指白細胞游出到炎癥灶,吞筮病原體以及組織碎片的過程。完成此功能的吞噬細胞主要有兩種;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其吞噬異物的過程基本相同,但其結構和化學成分則有所不同。
吞噬細胞的種類
中性粒細胞直徑10~12μm,胞核呈桿狀或分葉狀,通常為2~5葉,葉間有染色質絲相連,核染色質呈塊狀,著色深。細胞漿內富含中性顆粒,相當于電鏡下的溶酶體。在電鏡下,中性顆?煞譃槭缺桨匪{顆粒和特異性顆粒兩種。前者又稱嗜天青顆粒,體積較大、電子密度高,約占全部顆粒的10%~20%.含有酸性水解酶、中性蛋白酶、髓過氧化物酶、陽離子蛋白、溶菌酶及磷脂酶A2等。特異性顆粒較小、電子密度較低,占全部顆粒的80%,含有溶菌酶、磷脂酶A2、乳鐵蛋白及堿性磷酸酶等。
炎癥灶內的巨噬細胞,大多來自血液的單核細胞,直徑為14~17μm.細胞核呈腎形或彎曲折疊的不規則形,染色質顆粒纖細而疏松,故著色較淺。胞漿較豐富,內有大小、致密度和形態均不一致的溶酶體,富含酸性磷酸酶和氧化酶。巨噬細胞受外界刺激能被激活,表現為細胞體積增大,細胞表面皺襞增多,線粒體和溶酶體增多,其功能也相應增強。
是小編輯為大家整理的臨床執業醫師病理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