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藥春聯-醫林漫話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9
春聯,是我國獨有的應用文學形式,沿習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古今的春秋,幾乎都是祝福之詞,吉祥之句,但也有一些與此內容相異的特色春聯。
清代浙江寧波有位著名的老中醫名叫范文甫,他寫過兩副奇特的春聯。一副貼在自家的大門上,聯曰:“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獨貧。”他一反常態,懷著一顆醫生所特有的“赤心”,衷心祝愿人常健,哪怕自己診所無人光顧而“獨貧”。另一副對聯貼在自己書齋的門上。聯曰:“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不生。”
良醫此心皆同,真是無獨有偶。清末湖南湘鄉有位兼開中藥鋪的名老中醫自題一副春聯醫|學教育網整理:“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藥生塵。”江西吉水也有一位開中藥鋪的中醫寫過一副內容相似的對聯:“但祈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
清代以文風鼎盛而聞名天下的安徽桐城,至今還流傳不少醫家的這類春聯,如“春夏秋冬,辛勞采得山中藥;東南西北,勤懇為醫世上人。”有一家藥店對聯奇巧:“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從前廣州漱珠崗下有座小廟,里面塑著“醫圣華佗”和“財神趙公”,每年春夏疫情流行,華佗面前香火特盛;秋冬一到,趙公又大走其運。兩位神都不相讓,都說你沾我的光。廟祝為了息事寧人,也讓他二位有點自知之明,便請人寫了副對聯。其聯云:“天上有財難買命;世上無藥可醫貧。”
有的藥鋪在店堂前掛對聯,對仗工整,含意深刻,如“一藥一性,豈能指鹿為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做羊”,或“除三親四友病痛,收四海五岳精華。”意指醫生要有救死扶傷、善濟疾苦之高尚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