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 中醫中藥南京四千年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8

   近日,中南大學張功耀教授一篇《告別中醫中藥》的文章掀起軒然大波,張教授提出“讓中醫退出國家醫療體制回歸民間”的說法引發社會上的廣泛爭論。在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第九次大會上,江蘇中醫藥界的專家們都一致發言,表示絕不能丟失祖傳的中醫中藥這份民族瑰寶。

  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在南京地區,中醫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四千年前“彭祖食桂”到六朝時期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此刻印《本草綱目》,再到清代江寧名醫藥材名聞天下……幾千年來南京地區的中醫發展從未中斷,重溫這段歷史,或許會有助于人們加深對國粹中醫、中藥的了解。

  遠古 從“彭祖食桂”到“茅、葛施醫”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100年前的彭祖是南京周邊第一個知醫識藥的人。

  彭祖即殷商時期的大夫錢鏗,因為他受封于彭城,所以歷史上通稱為“彭祖”。

  據說彭祖非常善于導引行氣,史書記載他長壽年齡達七百多歲,所以后人世代將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征。雖然彭祖的長壽有些夸張。但他是南京周邊地區第一個知醫識藥的人卻毫無疑義:他懂得桂枝的藥用價值。

  東晉時期《搜神記》中說彭祖“常食桂芝”,這是他長壽的秘訣所在。現在,中醫仍然認為桂枝有發汗、解除肌表及四肢風寒和溫通經絡的作用,確實可以治病健身,延年益壽。

  自彭祖之后,到秦漢時期,南京醫藥已經遠近聞名,這一時期的《淮南子》、《神農本草經》都記載了南京地區中醫中藥的發展。《淮南子》二十一篇,是對西漢前期道家思想系統而詳盡的總結,書中不乏其醫學內容,并記錄了句曲山、鐘山等處出產的多種動植物藥材。

  漢元帝初元4年,周公第三個兒子茅叔的后裔茅盈到南京的句曲山隱居,他的兩個兄弟則隱居在東山,采藥煉丹,施醫濟民,民間因此將句曲山改名為茅山,至今山上還有三茅宮的遺跡。漢光武年間,著名道教創始人葛玄的先祖葛廬渡江南下,在句容落戶,茅、葛兩家都是本地早期醫藥的重要傳播者。

  六朝 葛玄方山留洗藥池、煉丹井

  陶弘景陶谷村編《本草經集注》

  六朝時期,南京及周邊地區的中醫藥有了很大的發展,并產生了兩位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和陶弘景。

  葛洪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人。他在醫學和制藥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樸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曾祖葛玄也曾在南京方山修煉,相傳如今還留有洗藥池、煉丹井的遺跡。

  陶弘景也是句容人,從小就很聰明,幼年得葛洪《神仙傳》一書,晝夜鉆研學習,受其影響很深,遂立志養生術。他隱居茅山華陽洞“修身養性”,他鉆研醫藥書籍,在修道過程中,亦煉制了大量的丹藥。相傳其舊居就在今天上海路陶谷村一帶。

  陶弘景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經過后漢三國及兩晉南北朝的時期,當時患亂頻繁,疾病流行,古醫籍有很多都是在這個時期散失的。由于疾病流行,促進了醫藥學相應的有所發展。陶弘景不僅長于天文、地理、氣象,還精于醫藥。陶弘景長期從事游仙采藥和煉制丹藥的實踐,不斷豐富著醫藥學知識,他發現《神農本草經》幾經戰爭破壞與多次轉抄,已殘缺不全,在此基礎上陶氏根據所得殘卷,作了大量的歸納整理、增補修訂工作,著成《本草經集注》一書。它是在《神農本草經》收載藥物365種的基礎上,經過整理,并根據《名醫別錄》增添了藥物365種,共計730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有名未用六類而編撰成的,是我國繼《神農本草經》之后,第一部按照科學方法分類的,有條理,有系統,并有豐富內容的中藥學名著。

  明代 鄭和獅子山培植異國草藥

  李時珍采藥棲霞山、牛首山

  在明代中醫史上,有兩件大事,一是鄭和從海外帶回了不少異國草藥,二是李時珍在南京刊刻了《本草綱目》。1433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結束,帶回了很多海外奇珍,其中就包括不少異國草藥,并在南京獅子山麓靜海寺、牛首山等地栽種,如丁香、乳香、胡椒、紫檀木、婆羅樹等。其中種植于永寧寺的薝葡花,其花瓣似蓮,外紫內黃,當時的博學學者誤認為是梔子花。李時珍也曾到靜海寺研究鄭和帶回來的各國花草,以補充《本草綱目》。

  李時珍是舉世聞名的藥物學家,父親李言聞是當地名醫。在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南京的攝山(今棲霞山)、茅山、牛首山,都有他的足跡。1596年,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就是在南京出版的,史稱金陵版。目前該版本已成為世界珍寶,存世不多。

  清代 江寧名醫、藥材聞名天下

  明亡清興后,南京的中醫同樣在發展,江寧醫學家有史籍可查的多達近百人,其中戴天章、哈文臺、梁秀六等人為全國醫界所推崇。戴天章字麟郊,號北山,江蘇上元縣人。史書記載其“精研醫理,活人頗眾”,且醫德高尚。其所著《廣瘟疫論》,又名《廣溫熱論》,并有《佛崖驗方》等,現有刊本行世。太平天國時期,當局同樣重視中醫,如太平軍攻克南京時,太平天國國醫李俊良邀名醫哈文臺為東王楊秀清治療眼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太平天國還在南京各街道設立官醫60人,為居民診治,這是中國城市實行公醫制的首創。

  歷史上,江寧的藥材也曾聞名天下。遠在南朝劉宋時期,大詩人鮑照就于秣陵任上親到橫山一帶采過藥草,并留下了《過銅山掘黃精》的著名詩篇。明代,大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時,每次都帶有很受東南亞國家歡迎的“江寧夏枯草”。那些國家的人們買下這種藥材,常常把它作為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每十枚一扎,束以金線,盛以絨盒,裝裹得富麗堂皇,受禮的人視之比珠寶還珍貴。明代,江寧產的稀有藥材“骨牌草”還被列為宮廷供品。清代,湖熟鎮曾是規模頗大的藥材交易集中地,南北藥商來此進行貿易者甚眾。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阿v天堂2020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免费二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中文乱码激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