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與中醫藥起源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8
《黃帝內經》的傳說
中醫中藥發展到今天,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不知解除了多少人疾病的痛苦,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是,誰是中醫中藥最早的發明者呢?原來最早發明中醫中藥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祖先——軒 轅黃帝。是他,在5000年前就寫下了人類第一部中醫中藥著作——《祝由科》。
盡管在當時的條件下,這部著作還夾雜著一些迷信成分,但群眾對它的評價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藥”。后世人在這部醫藥著作的基礎上,去偽存真,不斷增補,逐漸形成了后來的《黃帝內經》。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理論著作。它不但在歷史上對我國人民保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直到現在還起著指導中醫臨床實踐的作用。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內容非常廣泛。《黃帝外經》37卷,據說內容也很豐富,可惜失傳了。
黃帝的這兩部醫學著作是怎樣寫成的呢?相信在黃帝時期,人們生活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生活資料十分缺乏,經常遭受野獸的傷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平時在打獵的過程中還不斷出現跌打損傷等事故。因此,因病傷而死的人越來越多。當時,東北部落約有1/3的人,活不到14歲就死去了。死于30到50歲之間的人,約有1/4.壽命最高的也活不到60歲。黃帝經常為此事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那時候,沒有人懂得用藥物治病,更不懂得預防。人一得病,只有聽天由命,誰也沒有辦法。有一次,黃帝帶領一支隊伍進山狩獵,一只老虎突然向他們猛撲過來,黃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沒有射中要害,箭頭從虎背穿皮而過,受傷的老虎逃走了。幾天后,有人發現它在一片樹林里專門尋找一種長葉草吃,而且邊吃邊用舌頭舔背上的傷口。虎背上的傷口沒有血跡,也沒潰爛。黃帝聽到這個情況。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并一再叮嚀不許殺害老虎。察看人回來也說:“受傷的老虎吃了這種長葉草,傷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黃帝聽后,沉思一會兒,便派人把老虎吃的這種長葉草采集回來,專門給部落里受傷流血的人吃。受傷流血的人吃了這種長葉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黃帝興奮地說:“看來,野獸有時比人還聰明。它們受傷后,知道吃草治傷,我們就不知道這個道理。”還有一次,黃帝手下馴養動物能手——王亥在訓練一只熊時,由于這只熊不聽指揮,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將它的一只后腿打斷。這時,有人主張將熊殺掉吃肉;有人卻說:“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條命,也許還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后一種意見,把這只斷腿的母熊放了。這只母熊一顛一跛地鉆進了樹林,不料又被幾個獵人發現。其中一個獵人正準備用箭射它,忽然看到這只熊的一條后腿吊著,正在樹林的草叢里尋什么。獵人便隱藏起來仔細觀看。原來這只熊用前掌在草叢里刨一種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陣,然后吐出來,再用前掌輕輕地敷在被打斷的后腿上。獵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沒有驚動這只受傷的母熊,回去后把在樹林里看到的情景報告給黃帝。黃帝聽后,又派人去樹林里察看。誰知,去的人找了三天,也沒有發現這只熊的蹤影。十幾天以后,當有人在另一片樹林里發現這只熊時,它的斷腿不知什么時候長好了。一見獵人,就飛快地逃得無影無蹤了。人們把熊刨過的這種草根從地里挖出來搗爛以后貼在損傷筋骨人身上,結果都治愈了。黃帝從這兩件事上受到很大啟發。知道自然界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治療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經常留意山川草木,蟲鳥魚獸,看它們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黃帝的吩咐,對自然界的飛禽走獸,草木花卉等,都詳細地加以觀察和記錄,進行研究和試驗,直到最后確認什么東西能治什么病為止,再由黃帝把它正式整理出來。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醫案》和《本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中華民族第一部醫藥著作——《祝由科》就這樣誕生了。不久,又出現了巫彭這位有名的郎中。后世人為了不忘黃帝的功德,綜合了黃帝時期的名醫的醫術,定名為《黃帝內經》。黃帝升天后,相繼出現了戰國的扁鵲、東漢的華佗、唐代的孫思邈,明代的李時珍等名醫。他們都是吸收了黃帝在醫藥方面的實踐經驗和科學原理,為后世人尋藥,看病,著書,立說,最后都成為古代的名醫。
《黃帝外經》的傳說
十八卷的《黃帝內經》,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則可能永遠失傳了。但是,關于它的民間傳說,還是相當豐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傳黃帝時期出現了三位名醫,除了雷公和歧伯兩人外,名氣最大的是俞跗(音夫)。他的醫道非常高明。特別是在外科手術方面很有經驗。據說,他治病一般不用湯藥、石針和按摩。而是診斷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術時就用刀子劃開皮膚,解剖肌肉,結扎筋脈,除去病根。經過這番手術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體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所以,那時人們稱贊俞跗的醫術是“出喪的靈車能返回,要埋的死人能復活。”
傳說有一次,俞跗出外看病回來,剛一進村,就聽見哭聲。一打問,原來是鄰居的孩子突然死了。他顧不得進自己的家,急忙先到死者家里,問明孩子死前的病況,就讓人趕快把孩子從“葬罐”里拉出來,他脫去孩子的衣服,用刀劃開肚皮,拿出腸子一看,原來孩子吃了過多的未烤熟的肉,腸子一下被堵住了。俞跗很快將肉食擠出,使腸子暢通,然后理好腸胃,縫合傷口,最后又給孩子鼻子塞進了一些草藥。不到半天時間,孩子就慢慢復活了。
還有一次,俞跗在過河時,發現一個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幾個人打撈出來準備埋葬,俞跗擋住他們詢問死者掉進水里多長時間。抬尸體的人說,剛掉進水里,撈上來就斷氣了。俞跗讓他們把尸體放在地上,先摸了摸死者的脈膊,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讓人找來一條草繩,把死者雙腳捆綁好,倒吊在樹上。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為什么要這樣做。死者剛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時,俞跗才叫人慢慢將死者解下來,仰面朝天放在地上,雙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壓一放。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幾根頭發,放在死者鼻孔上觀察了一陣,發現發絲緩緩地動了動,才放心地對死者家里人說:“她活過來了,抬回家好好調養吧!”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