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醫藥取得的成就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8
我國中醫藥取得的成就
我國已能生產包括滴丸、氣霧劑、注射劑在內的現代中藥制劑40余種,一批新的科研成果的到世界醫學界的公認。
中醫中藥是我國廣大中醫中藥的瑰寶。在我國廣大中醫中藥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拼搏,我國已自主開發出了一批具有知識產權,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的中醫藥技術成果。引起了中外醫學界的關注,如成功研究了一批瀕危動植物資源替代品,人工麝香、人工牛黃;對中醫“證”的現代科學基礎、針刺鎮痛原理和經絡的研究以及中藥復方作用機理的深入認識;中醫藥對特殊病、疑難雜癥治療的特殊療效;中藥活血化淤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重大療效;外固定方法治療四肢骨折的成果,得到世界醫學界的公認;中醫藥古典醫藉的挖掘整理和信息網絡建設,也取得顯著成績。
同時,中藥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也大大提高,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2001年中藥工業企業共有1200家,能生產包括滴丸、氣霧劑、注射劑在內的現代中藥劑型40余種,品種8000余個,中藥已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藥產業已成為我國快速增長的產業之一,年增幅達20%,已成為一項具有較強發展優勢和廣闊前景的潛在的戰略性產業。同時,中醫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風濕性疾病、糖尿病等現代難治性疾病、亞健康狀態調節等方面已經顯示出巨大發展前景。
1996年8月2日,國際最著名的《科學》雜志介紹中國科學家陳竺領導的研究組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研究成果時這樣寫到:“這是使所有人感到震驚的研究小組的又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此前,國際權威的《血液》雜志、《自然》雜志曾數次發表過他們的論文,并對他們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專訪報道,“中國陳竺組”向世界醫學界揭示了砒霜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細胞程序性死亡)而發揮作用,這一發現使砒霜這一古老的中藥,正式步入現代藥物治療研究的主流。中醫藥是一個巨大的寶庫,陳竺在血液病研究中認識到,中醫‘以毒攻毒’的思想是基于人體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如果沒有我國傳統醫學中應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的實踐,就不可能有我們以后一系列的理論突破。陳竺院士對這個問題顯然深有體會。他認為,中藥研究首要問題是標準化。砒霜是化學成分,其臨床應用與任何化療藥物方法一樣。他們對砒霜作了非常詳細的藥代動力學、藥理學研究,他們證明了它對器官、細胞發生的作用,一直做到分子水平,最后抓住了作用在細胞里的那個點,并證明改變那個點,就可以取消藥的作用。作到這個份兒上,國際學術界就承認,這個結果毫無疑問可以完全被接受。他們沒有做任何商業廣告,國際上所有的癌癥研究中心治療這種類型的白血病時,都把此藥作為首選藥。美國現在有十幾個大的臨床中心在做砒霜治療實體瘤的實驗,在國內,中國醫科院已經作出對晚期肝癌有一定的療效。
傳統醫藥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大多數抗生素也是源自天然;傳統醫藥學系統化方面中醫藥走在最前面。西方在整體科學思路上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基因組計劃。我們能不能提出一個植物化學組計劃,把1000到2000種常用的植物藥中的有效成分用大規模系統化方法一網打盡,將有效成分提出,在短期內獲取一大批有用的先導化合物,搶占專利。以此為基礎,結合現代高通道藥物篩選體系的方法,爭取短期內使我們的藥物創新能力大大提高。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長賀興東日前在接受專訪時指出,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科技工作健康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績,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事業和學術的發展振興。6年來,全國中醫藥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的共計37項。
——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
在中醫藥證的研究方面,對中醫證候進行了大量的動物和臨床流行病調查研究,特別是在脾虛證、腎虛證、血瘀證等方面有深入進展,為揭示中醫臟象氣血學說的現代內涵積累了大量科學數據和經驗;并與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結合進行了探索研究,為生命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在經絡研究方面,提出了循經感傳和經絡實質的神經生物學假說;在經脈-臟腑相關聯系途徑的研究方面,獲得了比目前國外關于體壁與內臟關系研究更新穎、更有意義的發現。
在中藥基礎研究方面,常用中藥(單味藥)物質基礎進一步得到闡明,基本搞清了120種中藥材的化學成分和有效成分,青蒿素、燈盞花素以及抗腫瘤的人參Rg1等一些活性成分被開發成了新藥;中藥復方理論研究進一步深化,特別是開展了對生脈散、當歸補血湯、桂枝湯、血府逐瘀湯、六味地黃湯等代表性經典方劑的現代系統研究,以揭示其配伍原理,證明中藥復方多成分通過多種途徑作用于人體多個靶點發揮綜合調節的優越性,中醫變飲片配伍為有效組分配伍的研究正在突破。
在信息文獻研究方面,集本草大成的巨著《中華本草》于1999年出版發行,《內經》、《難經》等11部重點中醫古籍整理研究全部完成,《素問》的研究、《神農本草經》的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中醫古籍孤本大全》等一大批優秀著作也相繼編撰出版,極大地豐富了中醫藥理論體系;國家重點投資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在基礎設施和數據庫等建設方面都有了一定成績,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中醫藥臨床研究。
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中醫治則治法的研究應用以及臨床綜合治療手段的研究應用,使中醫藥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病毒性肝炎、老年病、戒毒等重大疾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和骨傷科疾病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療效;清開靈、雙黃連粉針等一批用于危急重癥的中藥新制劑的研制成功,提高了中醫藥急癥治療水平。
針刺鎮痛和針麻研究始終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得到了世界醫學界的公認。針藥復合麻醉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效果不斷提高;針刺鎮痛的深入研究不僅促進了疼痛生理學的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針刺療法在世界各國的傳播。
——中藥應用開發研究。
中藥資源的研究利用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歷經10年完成的“中藥資源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國中藥資源的擁有量和分布情況,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中藥資源提供了科學依據,該項研究被評為1995年全國科技十大成就之一,獲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20種常用多來源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標準的研究,基本澄清了我國中藥品種混亂問題;人工麝香、人工牛黃、熊膽人工引流和犀角、虎骨代用品的研究以及甘草、麻黃、肉蓯蓉等大宗藥材的野生變家種的人工栽培技術的研究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和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