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的由來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神農本草經》是中醫藥理論體系形成的四大標志之一,奠定了中藥學基礎,中藥理論體系便由此發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神農本草經》歷來又被簡稱為《本草經》,之所以將其冠以“神農”,是因為在西漢及其此前,“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讬之神農、黃帝而后始能入說”(《淮南子·修務訓》)。顯然,這是當時的學風使然、文化背景使然。對于該書而言,托名“神農”不僅僅是一種托辭,而且既有相當長的歷史淵源,又有相關的史料為依據。

據現存史料記載,早先是將農耕活動與神農發生聯系的,將三皇中的炎帝稱為“神農”就是明證,認為他就是最早的農業專家并教人稼穡。《孟子·滕文公》中就有相關的記述。據班固整理上古的文獻之中,有關“神農”治農內容的資料就有20篇之多,并認為“六國時,諸子疾時怠于農業,道耕農事,托之神農”(《漢書·藝文志·農家類》)。在《呂氏春秋》中早已有類似的記載,認為“神農身親耕,妻親績”。班固對此補注曰:“古之人民皆食禽獸之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漢書·藝文志·農家類》)。這里不但將“神農”與古代農事活動聯系在一起,還詮釋了為何將炎帝尊為“神農”的理由。

本草類中藥屬于古代農事活動乃至現代的大農業范圍,這是人所共知之事,這也是古人將本草乃至中藥學知識與“神農”掛鉤的理由之一。加之人類為了生存,要與饑餓、要與疾病作斗爭,這都與本草無法分開。植物類食物絕大多數都是藥、食兩用的,古人在將炎帝與農業聯系,以及對本草類藥物深刻認識的同時,也就自然而然地將藥物、本草與其聯系并托附于他。因此,西漢陸賈就持這一觀點,認為上古時代,“民人食肉飲血,衣皮毛,至于神農,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四庫備要·子部·新語卷上》,中華書局,1955年)。西漢劉安對這一說法有進一步的分析,認為“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蛂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于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宜燥潤,肥饒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四庫備要·子部·淮南子·修務訓》,中華書局,1955年)。司馬遷將古人對炎帝與醫藥密切聯系的認識作了總結,明確地指出,“神農,以赭鞭(鞭通‘辨’)草本,始嘗百草,始有醫藥”“神農和藥濟人”(《史記·補三皇本紀》)之后,世人便毫無爭議地將本草、將醫藥創始之功歸之于神農。因而漢晉以降,人們將傳載古代有關藥物知識的專著托名神農,便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漢晉以后乃至今日,醫藥界之所以將傳載治病療傷的藥物知識著作命名為“本草”,五代時期韓保升雖然有“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直云本草者,為諸藥中草類最眾”(《蜀本草》序)的解釋,此解雖然不乏道理,但未暢明其旨,未能洞徹為何要用“本”字冠“草”的理由。復習古代相關文獻之后可以這樣認為:一是“本草”一辭在漢代已是政府的官方用語,并將專司“本草”的官職稱為“本草待詔”(《漢書》的《平帝紀》、《郊祀志》、《游俠傳》等)。二是漢代已將“本草”作為書名(《漢書·樓護傳》),而且樓護還閱讀過書名為“本草”的文獻,這在當時其他醫學文獻中已將“本草”作為醫用藥物的專用詞。如《漢書·藝文志·經方類序》就有“本草石之寒溫”之語即是例證。三是因神農開創農耕以后,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可靠、穩定的飲食和藥食兩用的原料來源,無論是天然野生或者人工經過馴化栽培的植物,均是民眾用以果腹乃至治病除疾之根本,因而以“本”字冠“草”。可見,“本草”作為藥物專著不但由來已久,而且其意義深遠。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日本∨a精品视频 | 亚洲色制服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 |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精品 | 亚洲色大成网\站久久久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