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藥歷史淵源與當代應用趣談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宋代沈括的《蘇沈良方》記述了用小便煉制秋石的工藝流程,詳細描述了陽煉法、陰煉法兩種方法。其方法從現代科學意義上來看也是很了不起的。如“陽煉法”中用皂角汁的清汁(皂苷)作為沉淀劑,沉淀出人尿中的一種特殊物質(甾體激素)。古人能夠聰明地選擇這種特異性的反應,不經過無數次的實踐,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沈括本人也服用過秋石,曰:“時守宣城,亦大病逾年,族子急以書,勸予服此丹,云實再生人也”。可以推測秋石的主要功效是補益久病虛勞之癥。
明代統治者崇尚道教房中術。有記載:“諸佞倖進方最多……用秋石,取童男小遺去頭尾,煉之,如解鹽以進……士人亦多用之”。可見,當時秋石是作為壯陽補益藥使用的,不但王公貴族用,一般知識階層也用。這是醫家炒作的結果。與當今媒體熱炒某些保健品相仿佛。清代,秋石應用更廣泛,被作為跌打損傷、勞傷、厭食、兒童營養不良、婦科病的常用藥。秋石中含有激素,當無疑問。直至今日,仍有人廣泛收集小便(并不限于童男子),從中提取藥物。
到了當今時代,秋石依然被作為防暑的一味佳品。對于患有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人來說,是絕對不能進食普通的食鹽的。這個時候,秋石就可以作為普通食鹽的替代品,又不增加患者的腎臟負擔,同時又能保證病人的口味,實在是功勞不小。這也是礦物藥對人類貢獻的一個側影。
在抗生素被廣泛應用之前,國人在對付感染性疾病方面也不是束手無策的。我們手中的利器就是中醫中藥。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來源于礦物藥。
解放前的皮外科大夫都有一句口頭禪,那就是:“手拿白降紅升,走遍南北二京”。所謂的白降和紅升,就是赫赫有名的白降丹和紅升丹,也是醫家用來治療瘡瘍膿毒的法寶。這兩種外用藥物的主要成分都是礦物藥。
記得以前上大學時,在圖書館里讀到一本書,書的作者就是一個中醫外科大夫。在他行醫的年代,骨髓炎是西醫非常難治的疾病,于是他鉆研古書,配制了一種外用的丹藥,一開始怕毒性太大而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就在自己家的驢子腿上做實驗。經過反復實驗,最終大獲成功。丹藥最主要的成分就是升丹。
再講一個砒霜與治療白血病的故事。在美麗的北國冰城哈爾濱,有一位民間老中醫治療兒童白血病的效果似乎很好。于是慕名前往者眾。但終于有一天,在吃了老中醫給的藥粉之后,一個孩子病情突然加重最后迅速死亡。有關部門對老中醫的售出的藥粉進行化驗分析,發現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有著劇毒的礦物藥砒霜。于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老中醫進行了處理。
但是,關于砒霜可以治療白血病的傳聞就漸漸傳開了。后來國內一些頂尖級的科學家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最終證實,砒霜里的物質確實可以有效治療M3型白血病,并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闡明了作用機理,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而研究成果給一些白血病病人帶來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