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的功能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1-29
咽鼓管亦稱耳咽管,它連通鼓室和鼻咽部,這就使鼓室內空氣和大氣相通,因而通過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內空氣和大氣壓之間有可能出現的壓力差,這對于維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狀和振動性能有重要意義。咽鼓管阻塞時,鼓室氣體將被吸收,使鼓室內壓力下降,引起鼓膜內陷。暫時的鼓膜內外壓力差,常發生在外耳道內壓力首先發生改變而鼓室內壓力仍處于原初的狀態,如飛機的突然升降長潛水等,此時如果不能通過咽鼓管使鼓室內壓力外耳道壓力(或大氣壓)取得平衡,就會在鼓膜兩側出現巨大的壓力差。據觀察,這個壓力差如達到9.33-10.76kPa(70-80mmHg),將會引起鼓膜強烈痛疼;壓力差超過24kPa(180mmHg)時,可能造成鼓膜破裂。咽鼓管在正常情況下其鼻咽部開口常處于閉合狀態,在吞咽、打呵欠或噴嚏時由于腭帆張肌等肌肉的收縮,可使管口暫時開放,有利于氣壓平衡。
聲音的骨傳導 正常時聽覺的引起,是由于聲波經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動,再經聽骨鏈和卵圓窗膜進入耳蝸,這一條聲音傳遞地途徑,稱為氣傳導。此外,聲波還可以直接引起顱骨的振動,再引起位于顳骨骨質中的耳蝸內淋巴的振動,這稱為骨傳導。骨傳導正常時較氣傳導不敏感得多,幾乎不能感到它的存在;能察知骨傳導存在的一種方面是,把一個振動闃的音叉的柄直接和頗骨接觸,這時人會感到一個稍有異樣的聲音;當這個聲音減弱到聽不到以后,再把音叉迅速移到耳廓前方,這時又能聽到聲音的存在。這個簡單實驗說明骨傳導的存在,也說明正常時氣傳導較骨傳導為靈敏?梢哉J為,骨傳導在正常聽覺的引起中作用微乎其微。不過臨床上常通過檢查患者氣傳導和骨傳導受損的情況,判斷聽覺異常的產生部位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