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考點27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1-05
四、基礎數據的確定、估算與分析(財務評價的準備階段)
★★★1、基礎數據的范圍和作用
一類是計算用數據和參數:可分為初級數據和派生數據兩類
初級數據是通過調查研究、分析、預測確定或相關專業人員提供的;費用成本、銷售(營業)收入、銷售與附加、增值稅等可以看作是為財務分析所用的計算用數據,他們是通過初級數據計算出來的,可以稱為派生數據。
一類是判別用參數,或稱基準參數:用于判別項目效益是否滿足要求的基準參數。
★★★2、項目計算期的分析確定:項目計算期是財務評價的重要參數,系指對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應延續的年限,包括建設期和生產期。評價用的建設期是指項目資金正式投入始到項目建成投產止所需要的時間。
1) 對于一期、二期連續建設的項目、滾動發展的總體項目等應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評價用建設期。
2) 評價用生產期的確定應根據多種因素綜合確定。
3)對于中外合資項目還要考慮合資雙方商定的合資年限。
★★★3、營銷計劃與運營負荷的研究確定
運營負荷的確定一般有兩種方式:
1)經驗設定法:根據以往項目的經驗,結合該項目的實際情況,粗估各年的運營負荷,以設計能力的百分數表示
2)營銷計劃法:通過制定詳細的分年營銷計劃,確定各種產出物各年的生產量合商品量,再據此估算分年成本費用和銷售(營業)收入。
國內項目評價大都采用第一種方式。多數外國公司對第二種方式比較重視。
★★★4、相關稅費估算:財務評價涉及稅費: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附加、關稅(P170表7-2)
★★★5、基準參數的選取:財務評價中最重要的基準參數是判別內部收益率是否滿足要求的基準參數,也可稱財務基準收益率或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同時它也是計算凈現值的折現率。
折現率用于計算財務凈現值,財務凈現值大于或等于零與財務內部收益率大于財務基準收益率或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兩者可對項目可行性判斷一致。
選取的判別基準在選取中應注意:
(1)判別基準的確定要與指標的內涵相對應
判別基準,既是要設定一個投資的截止率,收益低于這個水平不予投資。三個層次的內部收益率指標,從不同角度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
(2)判別基準的確定要與所采用價格體系相協調:采用價格包含與否通貨膨脹因素的問題。如果計算期內考慮通貨膨脹,并采用時價計算內部收益率,則確定判別基準時也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6、銷售(營業)收入估算與分析(P171表7-3注意表上有那些科目)
(1)銷售(營業收入):產品A銷售收入、產品B銷售收入
(2)銷售(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
(3)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7、運營成本費用估算與分析
(1)成本與費用的概念與種類
成本費用:項目生產運營中所支出的各種費用的統稱。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成本費用估算應注意成本費用與收入的計算口徑對應一致,各項費用劃分清楚,防止重復計算或低估漏算。
(2)總成本費用
①總成本費用構成與計算式(兩種表達方式)
A、制造成本加期間費用 總成本費用=制作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B、生產要素估算法 總成本費用=外購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費+人工工資及福利費+外部提供的勞務及服務費+修理費+折舊費+礦山維簡費+財務費用+其他費用
②總成本費用各分項的估算要點(第二個總成本費用構成為例)
A、外購原材料和燃料動力費估算
B、人工工資及福利費估算 考慮因素:項目性質、項目地點、原企業工資水平、行業特點、平均工資或分檔工資
C、固定資產原值和折舊費估算
a固定資產和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原值是指項目投產時(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按規定由投資形成固定資產的部分,主要由:工程費用(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建筑工程費、工器具)、待攤投資(第二部分其他費用中應計入固定資產原值的部分,即除按規定計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以外的第二部分費用)、預備費和建設期利息。按照第二個總成本費用構成公司估算總成本費用時,在折舊計算中需要的是項目全部固定資產原值。
b固定資產折舊。折舊方法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由企業自行確定,一般采用直線法,包括年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分兩種:一是按形式里程計算折舊;二是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稅法也允許采用某些快速折舊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注意:在幾種折舊方法中,按年限平均法計算的各年折舊率和年折舊額都相同;而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各年折舊率雖相同,但年折舊額因按固定資產凈值計算,故逐年變小;按年數總和法進行計算,雖按原值進行計算,但因各年折舊率逐漸變小,故年折舊額也逐年變小。但無論按哪種方法計算,只要折舊年限相同,所取凈殘值率也相同,在設定的折舊年限內,總折舊額是相同的。只要按后兩種方法,在折舊年限前期折舊額大,以后逐年變小,故稱快速折舊或加速折舊法。
D、固定資產修理費計算:大修理費和小修理費 基數應為全部固定資產原值(扣所喊建設期利息)
E、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遞延資產)攤銷費估算:土地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其他資產按年限平均法,不計殘值
其他資產是除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流動資產外得其他資產,如生產職工培訓費、辦公于生活家具購置費
F、礦山圍簡費估算 從行業習慣或規定
G、其他費用估算:其他制造費用、其他管理費用和其他銷售費用這三項費用,系指由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中分別扣除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修理費和工資及福利費等以后的其余部分。
①其他制造費用:估算方法:A、按固定資產原值(扣除所含的建設期利息)的百分數估算
B、按人員定額估算
②其他管理費用:估算方法是按人員定額或取工資及福利費總額的倍數估算。
③其他銷售費用:估算方法是按銷售(營業)收入的百分數計算
H、財務費用估算:一般只考慮利息支出。利息支出的估算包括長期借款利息(即建設投資借款在投產后需支付的利息)、用于流動資金的借款利息和短期借款利息三部分。
①長期借款利息: A、等額還本付息
B、等額還本利息照付
C、最大能力還本付息
②用于流動資金的借款利息:一般按當年流動資金借款額乘以相應的借款年利率計算。
③短期借款利息:所采用利率一般為一年期利率。
(3)經營成本:指總成本費用扣除固定資產折舊費、礦山維簡費、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費和財務費用(一般僅指利息支出)后的成本費用。
(4)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可變(或半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工資(記件工資除外)、折舊費、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攤銷費、修理費和其他費用等。長期借款利息應視為固定成本,流動資金借款和短期借款利息一般也作為固定成本。
(5)運營成本費用估算的有關表格:總成本費用估算表(表7-5)(表7-6)
8、既有項目法人項目在基礎數據的確定、估算與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
(1)關于投資項目的分類:《方法與參數》財務評價將投資項目分為新建項目和改擴建項目兩類。《指南》按照項目融資的方式將投資項目分為既有項目法人項目和新設項目法人項目兩類。
新設項目法人項目是指由新組建的項目法人負責融資,并承擔融資責任和風險。既有項目法人項目是由現有法人進行融資活動,并承擔融資責任和風險,大多依托現有企業進行建設,項目建成后仍由現有企業管理,并不組建新的項目法人。
(2)既有項目法人項目的特點
A、利用原有資產和資源,以較小新增投入取得較大利益
B、項目效益與費用的識別和計算較新設項目法人項目復雜
C、建設期內建設與生產可能同步進行
D、項目與企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既要考察項目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又要考察企業整體財務狀況。
E、既有項目法人項目費用多樣,包括新增投資、新增成本費用、停產損失、部分原有資產拆除和遷移費用。
(3)項目范圍的界定:
A、界定原則:最小化原則。能正確計算項目的投入和產出,說明項目給企業帶來的效益為限,其目的是易于采集數據,減少工作量。
B、界定方法: ①企業總體改造或雖局部改造但項目的效益和費用與企業的效益和費用難以分開,應將峽谷內幕范圍界定為企業整體。
②企業局部改造且項目范圍可以明確為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項目范圍內為與項目有直接關系的,成為“項目范圍內”
(4)效益與費用的數據:
①現狀數據、實施前的效益和費用現狀,是單一的狀態值
②“無項目”數據、不實施該項目時,在現狀基礎上考慮計算期內效益和費用的變化趨勢
③“有項目”數據、實施該項目后計算期內的總量效益和費用數據
④新增數據、:“有項目“相對現狀變化額
⑤增量數據 “有項目”相對于“無項目”差額,即“有無對比”得出數據
在這五套數據中“無項目”數據的預測是一個難點,也是增量分析的關鍵所在。“現狀數據是固定不變的,“無項目”數據是很可能發生變化的。無項目的情況設定了三種不同的預測數據,因而導致了增量數據的不同,進而會影響盈利能力分析的結果。
(5)計算期的確定:“有項目”與“無項目”效益和費用的計算范圍和計算期應保持一致。
(6)關于沉沒成本:也稱沉沒費用,指過去已經發生的,在當前決策中可不考慮的費用。
(7)原有企業財務數據與財務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