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介紹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4-19

  1.高脂血癥 眾所周知,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脂血癥實際上也可認為是高脂蛋白血癥,一般以成人空腹12~14小時血甘油三酯超過160mg/dl(1.81mmol/L),膽固醇超過260mg/dl(6.76mmol/L)為高脂血癥。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證明,血漿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持續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呈正相關。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LDL必須以某種方式修飾后(如氧化修飾)才致病。近年來,許多學者開始改用純的脂蛋白顆粒進行研究,例如脂蛋白A(Lp(a))是一種混合顆粒,這種顆粒含有特別多的碳水化合物,它通過影響脂質代謝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目前我國人仍多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高碳水化合物膳食易發生高甘油三酯血癥。已知高甘油三酯是本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DL)可通過膽固醇逆向轉運機制清除動脈壁的膽固醇,將其轉運至肝代謝并排出體外。此外,HDL有抗氧化作用,防止LDL氧化,并可通過競爭性抑制阻抑LDL與內皮細胞的受體結合而減少其攝取,因此,HDL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2.高血壓 據統計,高血壓患者與同年齡組、同性別的人相比較,其動脈粥樣硬化發病較早,病變較重。高血壓時血流對血管壁的剪應力(即血流沖擊力)較高,同時,高血壓可引起內皮損傷和(或)功能障礙,從而造成血管張力增高、脂蛋白滲入內膜、單核細胞粘附并遷入內膜、血小板粘附及中膜平滑肌細胞(SMC)遷入內膜等一系列變化,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另方面,高血壓時有脂質和胰島素代謝異常。有報道認為,高血壓患者脂質異常較血壓正常者多見;高血壓患者有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抗性(患者對胰島素不敏感,給予胰島素患者的血糖降低不明顯;給患者口服葡萄糖刺激后,胰島素釋放反應顯著增高)。這些均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

  3.吸煙 大量吸煙可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并導致血內一氧化碳濃度升高,從而造成血管內皮缺氧性損傷;煙內含有一種糖蛋白,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及某種致突變物質,后者可引起血管壁SMC增生。吸煙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及血液中兒茶酚胺濃度升高,但使不飽和脂肪酸及HDL水平降低。這些均有助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4.性別 女性的血漿HDL水平高于男性,而LDL水平卻較男性為低。女性在絕經期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低于同齡組男性,但在絕經期后這種性別差異即告消失,這是由于雌激素能影響脂類代謝,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的緣故!

  5.糖尿病及高胰島素血癥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HDL水平較低,而且由于高血糖可致LDL糖基化及高甘油三酯血癥,后者可產生小而緊密的LDL顆粒,這種LDL較易氧化。這些修飾的LDL可促進血液單核細胞遷入內膜及轉變為泡沫細胞。另外,大量調查資料證明,高胰島素血癥(hyperinsulinemia)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密切相關。胰島素水平越高,冠狀動脈心臟。ü谛牟。┑陌l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反之,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較低。高胰島素水平可促進動脈壁SMC增生,而且胰島素水平與血HDL含量呈負相關。 

  6.貴傳因素 冠心病的家族聚集現象提示貴傳因素是本病的危險因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由于細胞的LDL受體基因突變以致其功能缺陷,導致血漿LDL水平極度升高。已知,至少有20種貴傳性脂蛋白疾病,除FH外,如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癥(familial hyperchylomicronemia)(血漿乳糜微粒增高)、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familial lipoprotein lipase deficiency)(血漿乳糜微粒增高)、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癥(familial hypertriglyceridemia)(血漿VLDL、乳糜微粒增高、HDL降低)及家族性聯合高脂血癥等。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国年轻少妇毛茸茸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日韩少妇AV在线不卡中文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资源站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