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電視改版,先問問“為了誰”
來源:中青報發布時間:2012-02-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全國新聞戰線正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我們做電視社教節目的其實每年也都在“走、轉、改”,當然是“調研走訪、欄目轉向、節目改版”。
改版年年有(一線編導更多可能是“被改版”),而改版的動因,細究起來不外乎“三為”:
一是為了順應上級部門要求而改。今年各大電視臺的改版背景,顯然與往年不太一樣,因為有傳說中的“限娛令”。網友戲稱它為“咸魚令”,主管部門可能要犯迷糊,本是替電視臺做主,凈化熒屏,怎么他們反過來一點不領情呢?而大大小小的電視臺,對此更是心存芥蒂了,有人調侃說。
比地面頻道更糾結的是各大衛視。網上有個段子:江蘇總臺要策劃制作一檔道德建設類節目,暫定孟非主持,他想請郭德綱一起,此前他們已合作過一檔《非常了得》,可郭德綱實在沒空兒,最后欄目組只好給新欄目取名《非常缺德》。這個笑話到底暗諷的是哪一方,我也說不準。我知道的是,各地衛視為了順應廣電總局要求而新上了一批“新聞節目”,不過其中很多不乏拼湊之嫌。內部人士透露,編導隊伍多是臨時從各個欄目“拉郎配”的。這樣的改版,能否持續?
二是為了適應主管領導的需求而改。每個電視機構里,領導的意圖往往決定小到一個欄目的風格、大到一個頻道的品味。不過,領導有業務型與行政型之分,領導的視野與觀眾的視角往往并不是一回事,而且領導的視野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咱們電視節目的改版便是不間斷的。而對每個欄目的生產者來說,甲領導的話要聽,乙領導的話也得采納,結果,不是無所適從,就是左右為難。網絡上有笑話,說新上任的領導審查一臺晚會,其中一個節目是四重唱,領導聽完很生氣:人家幾百個人都能唱得整齊劃一,你們四個人居然四個調?導演忙解釋:這是重唱!領導說:當然得重唱!
節目主持人在鏡頭前說話,他貌似輕松自然,可他首先得記著編導的交待,而后要顧及制片人的情趣,再后會想到部門主任的要求,還會想到分管臺長的喜好,時刻惦記的則是最高領導的指示……左思右想,反復權衡,他還能脫口而出什么有意思、有意義的東西?他們糾結的還有服飾、發型,而同臺嘉賓可能顧慮就少多了,所以,嘉賓的風頭常常蓋過主持人,別無他,唯心無忌、嘴無攔也。
三是為了應對受眾的訴求而改。受眾散落在千家萬戶、形式各異的電視機前,這是一個數量龐雜的不可捉摸的自由群體,而且,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間段的受眾有著不同的審美興奮點,所以,電視節目如何找準目標受眾,摸準目標受眾的收視訴求,激發目標受眾的潛在訴求,才是改版與創新的正道。不過,當下的收視調查亂象環生、真假難辨,電視的評價很容易失去“準星”,節目改版注定了是一場鬧騰的“連續劇”。
國外的新聞節目據說大多幾十年不變,連片頭、片花、主持人都不變,老外當真都“忠貞不渝”?都愛“抱殘守缺”?不是,因為人家一次性號準了脈,找準了點。而反思我們,受眾很想知道的,我們往往避而不談,受眾不愿了解的,我們又喋喋不休,這樣的繞道式改版不是躲藏游戲嗎?最后,恐怕只能淪為沒有意義的耗神費力的折騰。
電視改版,不妨先問“為了誰”。或許,只有當上級的要求、領導的需求、觀眾的訴求“三點一線”的時候,電視人及其團隊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版往一處改;電視節目的生產才會走出時時折騰的誤區,逃脫年年改版的宿命,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