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無償獻血”別再走回頭路
來源:廣州日報發布時間:2012-02-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北京,“血荒”漸成常態,也成了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熱點。昨天,北京市人大代表、市衛生局副局長毛羽表示,為鼓勵團體無償獻血,區縣獻血量將被納入精神文明考核體系。(1月16日《京華時報》)
為讓更多人“無償獻血”,就利用政績考核的手段給地方施壓。為創建精神文明地區,地方官員很可能會把獻血的任務量化給各個機構及單位,然后再被分攤到個體身上,從而令“無償獻血”成了一種政治任務。
這種“無償獻血”模式其實是在重走回頭路,它過度地迷信權力與集體的作用,有濫用公權力之嫌。前幾年,一些地方早有類似案例。在北京某高校,學校強迫性組織數百名本科生獻血,校方表示,拒絕獻血的學生將按校規進行處罰。在河北某地,當地中小學幾年來一直被教育局下派的獻血指標所困擾。
是否愿意“無償獻血”首先是公益事,獻血貴在主動自愿,而不應該成為一種任務。其次,在本質上,公益更多是個人的事情。一個人是否愿意做慈善與公益,關鍵在于自己的選擇,實在沒必要以單位的名義對其進行限制與綁架。
要解決“血荒”,依然必須從病根著手。我國人口獻血率只有8.7%。,遠遠低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為什么?“說服工作沒做到家”才是關鍵。
政府職能機構應該通過足夠多的公益宣傳與健康宣教,讓人們知道缺血的緊迫性與重要性,獻血為什么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微乎其微、為什么是安全的。其次,應該多出臺一些公開、透明、讓人信任的獻血用血機制和政策,并通過“陽光”的采血、用血行為,祛除公眾不必要的猜疑與擔心。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