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公平是橫亙在鐵道上的現實難題
來源:重慶時報發布時間:2012-01-2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春運,已然成為難解的民生難題。薄薄的火車票,載不動濃濃的鄉愁,歸家心切的游子,沉重的腳步被阻擋在一米多高的售票窗口之外。流動,本應是最為靈動的風景,但放置于春運的情境下,卻折射出現實的無奈和內心的焦灼。
這一年,鐵道部從閉目塞聽走向新的改革嘗試,固然是值得贊許的。無論是電話訂票,還是網絡訂票平臺的開放,能夠拋開歷來的傲慢與偏執,多少讓在擁擠窒息的環境里的民眾有了一絲欣慰。但,這不是恩賜,不是民眾喊餓扔個黑饅頭就可以的。履行職能與正確、認真履行職能,活像鐵路的起點和終點,存在著依舊是漫長的距離。
春運買票難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客流高峰期鐵路運力緊張、票源不足所造成。這一癥結,無疑是人口的大規模流動的后果,至于人口大規模流動的成因,又是戶籍壁壘和區域發展嚴重失衡所造成的。如果在故鄉能夠創造和守護幸福,誰又愿意背井離鄉飽受飄泊的孤獨。幸福在異鄉,鄉愁在故里,靠著兩條窄窄的鐵軌連接著,一旦鄉愁遭遇春節這樣的傳統而集中噴涌,顯然是鐵路難以承受之重。
也許,春運難題是各種社會問題的集中顯現,因此求解也需要從多方面破題。鐵道部作為這一民生難題的具體承載者,也許短時間內靠著單方面的力量無法解決票源不足的問題,但是,在職能范圍內保證有限資源的公平分配,或許才是橫亙在鐵道上的現實問題。但很顯然,在新技術革新上顯露的諸多不公弊病,說明公平依舊存在著嚴重的欠缺。
比如說網絡訂票,由于鐵道部壟斷的習性,花費了高昂的代價卻換不來優質的服務,導致便民的訂票系統屢屢出現擁堵、崩潰等障礙;比如說電話訂票,民眾并不知情、各地并不統一的9毛錢鐵路信息費讓透明消費成為妄想;比如說從農民工的來信中,可以看出網絡訂票并沒有考慮到文化和知識的差異;比如說雖然火車票實名了,遺失火車票依舊不補……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公平的細節,而諸多細節積聚在一起,那就是事關整體公平的大問題。與票源問題相比較,實現有限票源的公平分配,顯然是鐵道部現實中可以日臻完善的。
并不是民眾在渲染春運的悲情,活在現實中的人們,或許都能夠體味到這濃濃鄉愁背后的深意。不患寡而患不公,有限的火車票,固然無法滿足無限積聚膨脹的鄉愁,但如何實現公平分配,是橫亙在鐵道部面前最現實的難題。如果在諸多細節上不能滿足民眾的公平訴求,生硬地制造權利斷裂,導致天平的失衡,勢必加重民眾的失落感。無論是網絡訂票也好,電話訂票也罷,技術的革新和購票方式的便利必須建立在公平之上,這是作為具有公共屬性的公共服務機構必須遵循的原則。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在多種社會問題凝結而成的春運難問題面前,既然不能讓每個歸鄉心切的游子買上通往團圓飯桌上的車票,那么最起碼對于這些有限車票的分配上,應該給每個旅客創造公平的環境和平等的機會。也只有先解決了公平的問題,對于春運的難題,民眾才能更容易達成諒解。春運的悲情源于鄉愁斷線的憂傷,而公平的斷裂,很容易讓這種憂傷演化成公平正義的焦灼。不是民眾在渲染這種悲情,而是鐵道部顯露出來的種種不公,激化矛盾、催化悲情。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