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莫對“冒雨表演”見慣不驚
來源:人民網發布時間:2012-01-1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月8日,《溫州晚報》刊登一張圖片,內容是去年12月29日,溫州市石坦巷小學舉行“迎元旦·綠色安全行”主題活動,孩子們冒雨起舞,為臺上穿著雨衣、有人撐傘的領導表演節目。有背后的牌子“為生命護航”相襯,網友紛紛點評“太諷刺”。(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11版)
網友們常說,有圖有真相。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有圖的語境下,當事方還能理直氣壯地辯解。難道真像尼采所說,沒有真理,只有解釋;蛘哒胬“是從來不曾達到的假象”?在事實的映照下,更顯如此牽強說辭的蒼白。套用前段時間較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以認錯為目的的詭辯都是耍流氓。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其實,人們反感的并不是讓娃娃們吃點苦,而“冒雨表演”可歸于“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畢竟,大家都明白,在溫室中成長的花朵,很難“經歷風雨見彩虹”。人們更多的是反感:從這種隨處可見的小事中所體現出的不公,以及因身份而差別對待的諂媚和對現實的反諷。
報上刊圖并附上說明,說明當地對此反以為榮。同時也說明特權思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不,8日就在溫嶺出現過“領導騎車體察民情,9輛警車鳴笛開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說明要貫徹平等理念,更應從相關領導抓起。只有破除特權及政績思維,如此反常之事才不會見慣不驚。
像這樣可笑的事并非第一起,也可能不是最后一起。這現象就顯得耐人尋味:為何這種事屢禁不絕,而且還反復粉墨登場呢?除了當地官員欣然笑納如此自抬身價,下屬部門自作多情地變著花樣獻媚外,還在于這種形式已演變成見慣不驚,而且深植入上下級心照不宣的心理中:如此這般才顯得“有份”。
因此,要讓這種有悖常理的現象絕跡,還更應從思想觀念層面,根除身份等級差別的固化思維。并從制度設計上著手,讓顯擺或者被顯擺的作俑者,受到相適應的追責,才能讓孩子們不會因沒必要的形式而受罪,才能以小處不可隨便的方式,讓平等觀念深植人心,從而刺破慣有的特權思維壁壘。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