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規劃師考試相關知識測試題1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1-12-30
1、關于日照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東西向——北緯45°以北的亞寒帶、寒帶可以采用該朝向
b.東南向——北緯40°一帶可以采用這種朝向
c.西南向——夏季午后涼爽,東北一面日照不多,多采用
d.南北向——南向,冬季中午前后均能獲得大量的日照,夏季僅有少量陽光射入;北向,陽光較少,冬季較冷,北方寒冷地區應避免北向,南方可以適當采用
2、直接影響場地設計總體布局的自然環境條件有( )。
a.當地氣象條件
b.當地地形地貌條件
c.當地工程地質條件
d.當地的氣象、地形和地貌、工程地質等條件
3、不符合一般道路運動系統中技術要求(中型輕工業廠房)的是( )。
a.主要出入運動道路,7m左右
b.車間與車間之間有一定數量的物流及人流運動,4.5~6m
c.輔助道路-功能單元之間,人流物流較少,消防車道等,3~4.5m左右
d.交叉口視距≥30m
4、關于剪力墻結構體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利用建筑物墻體作為承受豎向荷載、抵抗水平荷載的結構稱為剪力墻結構體系
b.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整體性好,剛度大,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側向變形小
c.剪力墻結構建筑中墻體多,不容易布置面積小的房間
d.可以將剪力墻結構的底部一層或幾層取消部分剪力墻,代之以框架,形成底部大空間剪力墻結構
5、古典建筑是指( )。
a.羅馬共和盛期的建筑
b.羅馬帝國盛期的建筑
c.希臘盛期的建筑
d.羅馬共和盛期與羅馬帝國盛期的建筑和希臘盛期的建筑的同稱
6、城市道路非機動車道主要按( )車道設計。
a.自行車
b.摩托車
c.小汽車
d.大型汽車
7、道路綠化布置的原則是( )。
a.保證交通安全
b.保證城市空氣的清新
c.保證滿足道路功能的要求
d.保證不污染環境
8、城市給水設施的布置形式可分為( )。
a.統一給水系統、分質給水系統、分區給水系統、循環給水系統
b.地下給水系統、分質給水系統、分區給水系統、循環給水系統
c.蓄水池給水系統、分質給水系統、統一給水系統、循環給水系統
d.地下給水系統、統一給水系統、分質給水系統、循環給水系統考試大注冊城市規劃師
9、以下排水設施保護方案中,不確切的是( )。
a.若污水處理廠設在集中給水水源的上游,可將處理后的水引至灌溉田或生物塘
b.若污水處理廠設在集中給水水源的上游,可延長排放渠道長度,將污水引至下游再排放
c.排水泵站宜單獨設置,并且泵站周圍盡可能設置寬度不小于5m的綠化隔離帶
d.出水口一般設在岸邊,當排水需要同受納水體充分混合時,可將出水口伸入水體中,伸入河心的出水口應設標志
10、可以不繪制城市電網系統現狀圖的情況是( )。
a.電網系統比較簡單的城市,又在規劃中反映了現狀,或在城市建設現狀圖中清楚地反映了現狀城市電網和供電設施的城市
b.負荷點少、負荷分布又均勻的城市
c.電網系統較復雜的城市
d.電網系統較簡單的城市
答案:
第1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西南向:西南一面,夏季午后熱,東北一面日照不多,一般較少采用。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1:氣象條件;
1.太陽輻射:其強度與日照率在不同緯度地區存在差異。建筑日照間距直接影響建筑密度、容積率和各項用地指標。
2.風象:風向、風速、污染系統是影響場地的3個主要參數。
3.氣溫:通常指高出地面1.5m處測得的空氣溫度。一般需掌握常年絕對最高溫、絕對最低氣溫、歷年最熱月、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等。
4.降水量: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質物,未經蒸發、滲透、流失等損耗聚積在水平面上的厚度。一般需掌握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續時間、最大降雨量、初終雪日期、積雪最大厚度、土壤凍結最大深度等。
第2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a、b和c三項都能直接影響場地設計的總體布局,所以必須包含三項而選d.
第3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交叉口視距只需≥20m.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7:城市規劃對設計的要求;
1.用地范圍及界限
掌握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上劃定的幾條控制線:道路中心線、道路紅線、綠化控制線、用地界線、建筑控制線等的含義。
2.與城市道路的關系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否則應設通路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基地與道路紅線連接時,一般以退道路紅線一定距離為建筑控制線。建筑物一般均不超過建筑控制線建造。屬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臨時建筑物,經當地規劃主管部門批準,可突入道路紅線建造。建筑物的臺階、平臺、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礎,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管線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線,均不得突入道路紅線。
3.場地出入口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起不應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最邊緣不應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點不應小于10m;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應小于20m.人員密集的建筑基地執行當地規劃部門的條例和有關專項建筑設計規范。
4.建筑限高
當城市總體規劃有要求時,應按規劃要求限制高度;市、區中心臨街建筑物、航空港、電臺、電信、微波通信等周圍的建筑物,應按有關凈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設地區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可不計入建筑控制高度,但應符合城市規劃實施條件的規定。
5.停車場車位數量
按建筑規模及規劃部門要求設置相應面積。
6.指標控制
建筑強度方面的指標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總建筑面積等。環境質量方面的量化指標主要包括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口凈密度、人口密度等。
7.場地總平面設計
是對建設項目諸多內容的總體安排與統籌,應充分考慮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設地區的自然與人工環境以及經濟技術的合理性因素,對場地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建筑組合、綠化與環境設施布置,以及環境保護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為統一有機整體。
第4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剪力墻結構建筑墻體多,不容易布置面積較大房間。
考點:
第四章 建筑結構的基本知識 ☆☆☆☆考點6:高層建筑結構;
1.特點:(1)高度高;(2)荷載大;(3)技術要求高。
2.形式: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等。
3.選型要求:正確表達力學概念和結構理論的合理性;充分發揮材料性能和潛力;考慮施工工藝的可行性。
第5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古典建筑是指三個時期建筑的同稱。
考點:
第七章 外國建筑史的基本知識 ☆☆☆☆☆考點2:古典建筑時期;
希臘盛期、羅馬共和盛期與羅馬帝國盛期的建筑稱為古典建筑。
古希臘建筑的柱式主要是多立克,愛奧尼和科林斯柱式。典例是雅典衛城,其中帕提農神廟是多立克柱式代表,伊瑞克先神廟是愛奧尼柱式代表。
古羅馬建筑在古希臘柱式基礎上還發展了塔司干和組合柱式。實例有:羅馬最大廣場——圖拉真廣場,大角斗場、萬神廟和卡拉卡拉浴場。
第6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題目說的是非機動車道的設計。用排除法可以確定a選項是正確的。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7:非機動車道;
1.非機動車道寬度:
以自行車為主的雙車道寬2.5m;三車道寬3.5m;四車道4.5m.二輛自行車與一輛公共汽車或無軌電車停車站應寬5.5m.設計非機動車道,通常考慮在遠景規劃中非機動車道大多將發展成為自行車或機動車道(公交車專用道),則以6.0~7.5m為宜。
2.非機動車道布置:一般都沿著道路兩側對稱布置在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為保證非機動車交通的安全及提高機動車車速,與機動車道之間劃線標志或設分隔帶分隔。
第7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不能因為道路綠化而影響交通安全。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9:道路綠化;
1.人行道綠化:有樹穴、綠地兩種形式。綠帶一般每側1.5~4.5m,長度以50~100m左右為宜,樹穴一般1.25×1.25m.
2.林蔭道:最小寬度為8m,多采用8~15m.
3.分隔帶:有活動式與固定式。前者用混凝土柱式鋼管,后者利用綠化帶。分隔帶寬與路幅及道路橫斷面有關,最窄1.2~1.5m,兼作公共交通停靠站的最好不小于2m,但不宜大于4.5~6.0m,長度以50~100m為宜。
4.綠化寬度宜為道路紅線寬度的15%~30%,行道樹分枝高度應為3.5m以上,分隔帶上高度不宜大于1.2m.
第8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沒有地下給水系統和蓄水池給水系統這一說法。另外,城市給水設施的布置形式主要分為五種。
考點:
第一章 城市給水工程規劃 ☆☆☆考點9:城市給水設施布置形式;
城市給水設施布置形式:
統一給水系統、分質給水系統、分區給水系統和循環給水系統。
第9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泵站周圍應盡可能設置寬度不小于10m的綠化隔離帶。
考點: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規劃 ☆☆考點11:排水設施保護;
1.污水處理廠
設在集中給水水源的下游,并在城市變季最小頻率風向上風向。
2.泵站
泵站周圍設寬度不小于10米的綠化隔離帶。
3.出水口
出水口應淹沒在水體中,管頂高程在正常水位以上,以使污水和河水混和得好。
第10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滿足b項要求,可以不繪制負荷分布圖。對于c項,要繪制35kv以上電網現狀圖。
考點:
第三章 城市供電工程規劃 ☆☆☆☆考點1:城市供電工程總體規劃內容深度;
1.預測城市供電負荷;
2.選擇城市供電電源;
3.確定城市變電站容量和數量;
4.布局城市高壓送電網和高壓走廊;
5.提出城市高壓配電網規劃技術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