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務員考試熱點—微博的“真實性原則”不容玷污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2-2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前段時間,北京警方又破獲了兩起微博謠言案,因散布虛假信息“多人攜帶艾滋病針管進京”,兩涉案人員分別被依法予以刑事拘留和訓誡處理。
“多人攜帶艾滋病針管進京”,不過近年來大量微博謠言中的普通一例。“山西地震”、“金庸去世”、“搶鹽風波”、 “名妓若小安”、“新疆滴血食物傳播艾滋病”……微博幾乎成為謠言的另一個發源地。
微博謠言流傳,傷己傷人,除了造謠傳謠者咎由自取、受到法律的嚴懲,普通用戶也不得不倍加小心,許多人包括“明星用戶”就曾落入謠言謊話的陷阱。此外,微博謠言還會造成社會混亂、引發恐慌情緒,大大增加社會的運行成本。
微博謠言充斥泛濫,沒有贏家,人人都是受害者。因此,共同創建一個誠信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不讓謠言在微博上像子彈一樣飛,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從微博用戶看,要守法自律,最起碼在發布信息時不要利用微博編造散布謠言,侵犯他人權益;在分享轉發信息時,要多一點質疑、多一點判斷,要牢記“轉發也是一種責任”,切勿淪為謠言的“二傳手”。
作為監管部門則要加大對微博謠言的打擊力度,對微博上出現的造謠、散謠等各種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發現一起就要嚴查一起、打擊一起,提高造謠、散謠者的道德風險和法律成本。
除此之外,微博網站更要加強信息發布管理。既要加快技術的開發與研發,封堵漏洞;又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掐斷謠言的傳播途徑;還要從源頭上加強管理,提升微博公信力。當前一些微博用戶膽大妄為造謠、傳謠,很大程度就緣于信息傳播的隱蔽性以及個人身份的虛擬性。
其實,無論是要求微博用戶自律,還是強調從外圍加大監管打擊力度,目的只有一點,那就是讓微博平臺更具公信力,真正成為微博用戶分享快樂、分擔憂傷、真誠交流溝通的社交平臺;真正成為反映社情民意、豐富信息服務、進行輿論監督的新媒體工具。
微博是個好東西,門檻低、約束少,140個字的限制將草根和莎士比亞拉到同一水平線上,讓“沉默的大多數”擁有同等參與社會事件、表達自身訴求的話語權力。我們有責任把微博平臺建好、用好、管好,讓它成為廣大網民的精神家園,而不是一個侵害他人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風險地。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