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和地震波搶時間”值得推廣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2-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對于地震多發且預警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國而言,一次成功的地震預警經驗十分珍貴。
四川汶川12月6日發生3.8級地震,在離震中不遠的雙河中學,1200多名住校學生在30余秒內全部有序疏散,成為我國首次成功的地震預警逃生案例。這次成功的逃生,緣于地震觸發了布設在汶川余震區的地震預警試驗系統,向預警接收終端發出信號,雙河中學的接收終端在收到信息后,自動打開校園廣播并迅速發出了警報。
地震預報被視為世界性難題,因此,在地震發生之后、毀滅性災難到來之前,哪怕只提前幾秒鐘預警,都十分珍貴。所以,這次成功的地震預警經驗,如果在全國推而廣之,將能救人無數。
理論上,地震發生之初,一般是破壞力較小但速度快的縱波(P波)先傳播,接著才是破壞力大但速度稍微慢一點的橫波(S波)到達地面,兩種波之間存在幾秒至幾十秒的時間差。研究人員利用該原理研制出了地震預警系統——在P波發出后迅速報警,使得人們在S波到來前,獲得寶貴的逃生時間。這被形象地稱作“和地震波搶時間”。
我國的這套系統,在距震源50公里內地區,可以在S波到達地面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在90-100公里內地區,能提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再加上平時的訓練,人們就有可能有序地逃生。
地震頻發的日本,之前也有類似預警——2008年14日上午8點43分,發生里氏7.2級地震,其預警系統提前10秒發出信號,并在部分區域由電視等媒體第一時間發布警報。今天我國研發出了同樣的預警系統,說明這種地震預警是可以被人類掌握的。而且,我國對該系統進行了28次試驗,目前無一誤報,意味著地震預警是可行的、實用的。
但在目前,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還比較薄弱,而且,我國也是地震多發國,幾乎每年都有較大的人員傷亡災難發生,而且,我國的地震帶位于西南、西北,這些欠發達地區的預警系統不發達,基礎設施較差,居民的逃生知識也不豐富,因而,急需一個有效的地震預警系統發揮作用。無疑,這次的成功經驗應該推廣。
有必要在對這次的地震預警試驗系統進行評估后,考慮在全國推廣。具體而言,可以選擇那些位于地震帶、人口聚集的區域先行試驗,在學校、醫院、商場等公共設施先行聯網,然后再逐步推廣到其他地區、場所。
汶川地震后,溫總理指出,要全面加強預警體系建設,完善應急機制,提高預防能力,而且,在地震預報短期內很難突破的背景下,不妨將這種“震時預警”系統當作一個重點。
熱點推薦:
2012年國家公務員筆試成績查詢合格分數線
2012年全國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報名信息匯總
2012年全國各地大學生村官報考專題匯總
2012年國家公務員面試模擬預測題及解析匯總
2012國家公務員面試經典面試試題及答案匯總
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線預測匯總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