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公務員熱”拐點為何沒有到來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拐點為何沒有到來
2003年至今,公務員報考人數一直處在“躥升”狀態,2002年報名人數僅為6萬余人,2003年則猛增到12萬余人。此后一路突飛猛進,呈每年遞增幾十萬人的趨勢,11年時間增加了42倍。
“您為什么報考公務員(或公務員職業有哪些吸引力),選擇您最認同的前三項?”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工作穩定”(40.22%)、“高福利、高保障”(35.46%)、“社會地位高”(26.60%),而只有8.12%的受調查者選擇了“能更好地為人民、為社會服務”。
這從側面反應出了出現“公務員熱”的現實因素。十幾年來公務員制度本身的改革應該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豐富的經驗,但整個社會其他領域的改革沒有能夠及時跟進。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這些都更加凸顯了公務員“鐵飯碗”的價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就成為必然選擇。
您認為滿足以下哪些條件,“公務員熱”拐點會到?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政治體制改革深化,公務員‘特權’將被關進‘籠子’”(占總46.45%)、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公務員職業保障優勢不斷弱化”(占總38.59%)、“陽光工資、財產申報等措施的實施,公務員‘隱性收入’被規避”(占總32.56%)。其他幾項的選擇依次排列為:“官場權力不再過分集中在一把手等領導手上”,占26.33%;“市場經濟更加成熟,‘官本位’意識被不斷消解”,占20.25%;“‘就業難’問題不斷緩解,職業選擇更加多元”,占16.57%;還有9.83%的受調查者選擇了“其他”。
“政治體制改革深化,公務員‘特權’將被關進‘籠子’”這一選項得票最高,說明了許多問題。一方面,正如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王占陽在接受人民論壇記者采訪時所說,公務員熱的實質是由于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治體制致使公務員所得利益過多過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們對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熱切期盼。近年來,中國在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加強人民對政府的監督等方面,也有許多進步,例如,實行政務公開,政府預算公開等,但政治體制改革的進度離群眾期待還有一定距離。
“公務員職業保障優勢不斷弱化”也成為“公務員熱”拐點會到的重要條件之一。近年來,各地打破公務員“鐵飯碗”的改革不斷推進,隨著聘任制的實施和推進,可以預見公務員群體高枕無憂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安穩系數正在降低的公務員職業,其社會保障、福利待遇等都開始逐步與社會接軌。可以預見公務員的保障相對優勢已在不斷淡化,這對“公務員熱”也有較強的降溫作用。
公務員群體如何評價自身
青年公務員壓力大,近三成認為未來沒有腐敗空間
在回答“您或您身邊的公務員群體對自身的生存狀況是否滿意”這一問題時,選擇“滿意”為38.12%,“較滿意”為16.18%,“一般”為29.97%,另外還有15.73%的受調查者選擇了“不滿意”。以上數據表明,仍有四成多的受調查公務員并不十分滿意自己的目前生存現狀。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目前百姓對公務員有一些臉譜化的刻板印象,似乎公務員就是“高官厚祿”的代名詞,這實際上是對公務員群體的誤解和誤讀。除了有決策權和執行權的領導,還有許多基層公務員,他們工作很辛苦,工資并不高,手上也沒有什么權力,這些才是公務員的大多數。
青年公務員的狀況和態度能在某種意義上透視公務員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您認為青年公務員面臨的以下哪些境況最不能忍受?我們隨機調查了1620位黨政干部,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升遷壓力大、前景難以預期”(占總64.08%)、“人際關系復雜、難以把握”(占總52.73%)、“實際工資收入并不高、灰色收入少”(占總38.58%)。
中國政法大學(招生辦)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翟校義告訴人民論壇記者,在我國特有的管理體制和社會環境下,公務員所承受的壓力組成了一個壓力鏈,既有追求仕途帶來的升遷壓力,上下級之間的人際關系壓力,也有社會期待壓力以及公私沖突壓力,可以說公務員職業并不輕松。
唐鈞表示,雖然大部分公務員壓力較大,過得并不滋潤,但社會上“仇官”情緒卻不時出現,這是由于群眾對政府的運行,對公務員工作的具體環境不了解造成的,久而久之在群眾心中形成了“你們公務員,我們老百姓”這種對立情緒,公務員似乎成了一個區別于任何其他職業的群體。
在回答“有專家強調,想‘升官發財’考公務員者,未來當權時可能沒有‘腐敗機會’,您怎么看”這一問題時,調查結果顯示,認同者達到了28.22%,接近三成;35.57%的受調查者則選擇了“不認同”;其余選擇了“不好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公眾對未來我國反腐事業的信心,這也提醒了抱有“升官發財”夢去考公務員者可能會希望落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