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電視文化必須講究文化品格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電視文化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缺乏創新、跟風克隆、粗制濫造的現象也不容回避;各類晚會過多、過濫、過于鋪排、過于豪華;不顧中國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大頌盛世、不講危言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自覺的缺乏。
所謂文化自覺,主要是指一個民族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的歷史責任與擔當的認真負責。電視文化屬于大眾文化,當然不能要求電視節目都像經典那樣不朽。但電視文化也必須講究文化品格,也必須講究哲學思維和哲學品格,它應該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表達他們的文化主張、文化訴求、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
應當看到,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眼界廣了,教育水平、欣賞水平、審美要求高了,雖然一些低格調的節目還有市場,甚至喧囂一時,但從總體和長遠看,人們求真、求美、求善的心理訴求會越來越強。因此,那些揭示時代特點、給人以思想啟迪和精神享受的節目會成為文化消費的稀缺品和人們心向往之的文化高地,從而形成“曲高”反而“和眾”。相反,那些快餐、流星一類的東西反而會因為“曲低”而越來越“和寡”。
應當肯定,享受娛樂、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娛樂、快樂能夠調節心理、改善社會關系,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潤滑劑”。但如果為了娛樂、為了快樂而把電視文化變成“感官總動員”、變成“喧囂文化”、“嘻哈文化”,特別是流入低俗,就需要警惕。因為“感官總動員”和“喧囂文化”、“嘻哈文化”只能打造“娛樂型社會”而非“思想型社會”、“公民社會”。而一個國家是不可能靠“感官總動員”來實現現代化的。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