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申論備考:識破申論六大命題招式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06年申論第一題:假設你是一位新錄用的公務員,請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以供領導審批。要求:概括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流暢。(30分)
2007年申論第一題:根據“給定材料1、2”的內容,整理一份供有關負責同志參閱的材料。(30分)要求:概述全面,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
2008年申論第一題:在怒江開發水電資源問題上有重大爭議。請根據給定資料1——8,指出爭議的焦點是什么,并對主張怒江水電開發和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理由分別加以概述(20分)要求:指明"焦點",概述全面,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
2009年申論第一題: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巨大的成績,也面臨許多的問題,請概述“給定資料”反映的當前我國經濟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全面緊扣資料,全面、有條理,不必寫成文章,不超過300字。
從上述試題,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命題招式又主要有五種類型:(1)概括主要問題。2000年試題屬于此種類型,題目要求應試者概括出所給資料反映的關于污染帶來的主要問題。(2)概括主要內容。2001年試題屬于此種類型,題目要求應試者概括出所給資料關于PPA風波的主要內容。(3)概括主要后果。2002年試題屬于這種類型,題目要求應試者概括出所給資料反映的網絡發展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也就是后果,包括正反兩方面的后果。(4)綜合性概括。2003年、2004年試題均是兩道題,沒有專門的概括題,概括的內容可在其他文體中體現。其內涵包括了對主要內容、主要問題、主要后果的綜合性概括。(5)概括簡述。2005年申論考試出現的新題型,要求考生從羅列的意見中概括兩種不同思路并簡述。此題實際上是概括與論述題型的結合,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
上述五種情況是有區別的:“概括內容”相對而言較為簡單,相當于寫論文時的小結或內容提要,較為中性:“概括問題”是在歸納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提煉出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它涵蓋的可以是問題的局部的而不是全部的內容,因此,概括的問題是有傾向性的,而且大多是負面性問題:“概括后果”一般是指對資料反映的情況給社會生活帶來的種種影響,或對資料所反映的事實中存在矛盾的正反兩方面的歸納:“綜合性概括”,是綜合了上述三個方面,既概括內容和問題,也概括后果:“概括簡述”則不僅是概括而且還要加以簡述,將概括內容和進行論證兩個環節進行了結合。
上述五種情況對應試者的要求不同:概括內容,要求的是全面、客觀;概括問題,要求的是準確、突出;概括后果,要求的是辯證、一分為二;綜合概括,則要根據所概括文體和文章內容的要求而定,一般情況應包含上述各方面;概括簡述,要求能從繁多的材料中歸納出主要思路并簡述,考查應試者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從十年真題可以看出,概括(述)給定材料的主旨或所反映的問題的題目幾乎是每年必考的,而且基本上是申論的第一題。因此,考生在平時的備考過程中,要格外重視自己的歸納能力的提高。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